世良情感网

1920年赵元任回国,清华校长有些为难,不知让他教什么。于是给他开设了八门课程,

1920年赵元任回国,清华校长有些为难,不知让他教什么。于是给他开设了八门课程,学生听后在清华炸了锅。很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 赵元任这人,真不是盖的。1892年出生在天津,从小就聪明得不行,家里又是书香门第,给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尤其是对语言,他天生敏感,能把各种方言模仿得惟妙惟肖,连老乡听了都得竖大拇指。1910年,他考上了庚子赔款留美名额,全国第二的成绩,牛得不行。到了美国,他在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混得风生水起,学了物理、数学、语言学、音乐,还顺手拿了个哲学博士学位,连大名鼎鼎的罗素都对他刮目相看。到了1920年,他学成回国,北大想拉他过去,可他偏偏选了清华,说是要为母校出力。 梅贻琦接到赵元任的履历,估计是既惊喜又头疼。这家伙啥都会,物理数学硬核得很,语言学更是玩得溜,还能写歌弹琴,哲学也有一套,简直是个“怪才”。要是只让他教一门课,感觉太浪费了,可让他教啥还真不好挑。梅校长琢磨了半天,最后一咬牙,决定给他开八门课:物理、数学、语言学、音乐史、哲学、汉语语法、理论语言学和逻辑学。这在当时的高校里,绝对是破天荒的决定,谁也没这么干过,消息传出去,整个教育圈都炸了。 学生们听到这事,反应那叫一个热闹。课表刚贴出来,布告栏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人觉得这教授肯定是吹牛,能教这么多课?也有人觉得这家伙太厉害了,得赶紧抢个座听听看。不管咋说,赵元任的课一下子成了清华的“热门货”,教室里挤满了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赵元任上课,那真是开了眼界。他讲物理的时候,用方言把复杂的定律讲得跟讲故事似的,谁都能听懂;数学课上,他把音律跟公式结合起来,枯燥的数字愣是变得有趣起来;语言学课上,他拿各种方言做例子,学生们听得目瞪口呆;音乐史课,他一边讲一边弹琴,连西方和中国音乐都能融到一块儿;哲学课上,他把深奥的概念讲得跟聊天一样简单;至于汉语语法、理论语言学和逻辑学,他方法多得让人挑花眼,学生们越听越觉得这家伙脑子太好使了。 他的课效果好得吓人,学生们都说,从没见过这么有意思的老师。赵元任不光学问深,教法还特别接地气,总能把复杂的知识讲得明明白白,让人想不爱听都难。清华校园里很快就传开了这么一句话:“想知道啥叫真学问,去听赵元任的课就对了。”这话可不是瞎说的,学生们打心眼里佩服他,觉得这教授低调不了,实力太强。 不过,赵元任在清华的日子只是他牛人生涯的一小段。1921年,他跑去给罗素当口译,用各种乡音把罗素的演讲翻得滴水不漏,听众都惊呆了。1925年,他又回清华,当上了国学研究院的导师,专攻语言学,写出了《现代吴语的研究》这种硬核著作,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顺便一提,他还搞了首《教我如何不想她》,歌词旋律都美得不行,到现在还老有人哼。 到了1938年,他去了美国,在耶鲁和哈佛接着教书,语言学和音乐学两手抓,成果多得数不过来。他的学问和影响早就超出了国界,外头都管他叫“文艺复兴式的智者”,这称号可不是随便给的。 赵元任在语言学上的贡献,简直没法说。他把数学、物理的思路带到语言研究里,硬是把这门学问玩出了新花样。他的《汉语口语语法》那本书,条理清楚得很,后来的研究都得参考他。他还特别重视方言,录了一堆唱片,把中国的语言多样性留了下来,这功劳谁也抢不走。 音乐方面,他也不含糊。《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把中西音乐捏一块儿,旋律好听到不行,成了经典。他还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用西方理论给它加了把劲,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帮了大忙。 他在国际上名气也大得很,在美国教书时带出一堆优秀学生,语言学和音乐学的圈子都受了他的影响。他的想法和方法,到现在还被人研究,厉害得没话说。 教育这块,赵元任的风格也值得学。他能把难懂的东西讲得跟唠嗑似的,还总有新招儿勾起学生的兴趣。他教书不光是传知识,更是在点燃学生的脑子,让人忍不住想多学点。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82
用户14xxx82 3
2025-04-30 00:20
女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