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无耻了!天津,一男子去国外12年未归,甚至连亲爹的葬礼都不参加,后面母亲离世就将47万的遗产,留给了他的妹妹,可没想到,男子得知后竟妹妹给告上法庭,要求平分这几十万的遗产,而法院做出了这样的判决! 2023年深秋,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落地窗外飘着细雨。 42岁的王建国拖着廉价行李箱走出闸机,手机屏幕上跳出妹妹发来的定位,背景是母亲遗像——照片里的老人戴着他十年前寄回的那条羊毛围巾,而笑容却凝固在了泛黄的相框中。 他摸了摸西装内袋里的委托书,那张由异国律师起草的遗产分割协议,边角已被反复折叠得发皱。 推开和平区老房子的铁门,积灰的铜门环在他手中发出闷响。 妹妹王丽红正在擦拭母亲的灵位,供桌上的香灰簌簌落在褪色的全家福上。 "哥?"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刚刚打了声招呼,还没来得及说话,她就看见了对兜里掏出的文件。 "按法律规定,房产和存款应该平分。"王建国的皮鞋碾过地板。 王丽红盯着哥哥锃亮的鳄鱼皮带,突然想起十二年来自己在菜市场为节省五毛钱与人讨价还价的模样,眼眶瞬间通红:"爸走的时候你连视频都不接,现在..." 母亲刚刚去世,这对阔别十数年来首次见面的亲姐弟,最终还是因为遗产分割问题闹上了法院。 庭审现场,王丽红颤抖着呈上十二本记账本: 2011年父亲突发脑溢血的急救单据、2015年母亲白内障手术的缴费凭证、每月水电费的手写记录,纸张边缘已经被岁月磨出毛边。 "这些年,我哥只寄回过三次钱,每次不超过两千。"她的声音在法庭回荡。 而王建国始终盯着被告席的不锈钢扶手,机械重复着:"没有遗嘱,就该法定继承。" 法官翻动社区证明,2012年至2023年间,王丽红照顾双亲的记录被密密麻麻盖章确认。 当调出父亲临终前的通话记录——最后二十通未接来电都指向纽约的号码时,王建国突然咳嗽起来,喉结在领带间上下滚动。 判决书下达那天,天津的梧桐树正抖落最后一批枯叶。 房产由王建国继承45%,存款分得23万元,其余归王丽红所有。 法槌落下的瞬间,王丽红望着旁听席上冷漠的哥哥,突然想起儿时他为自己挡下校园霸凌的模样,泪水滴在判决书的钢印上,晕开一片模糊的灰。 王建国走出法院时,手机响起国际长途。 电话那头,他的外籍妻子用蹩脚的中文催促:"快把钱转过来,房贷要还不上了。" 他捏紧手机,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犹豫,随即被地铁口呼啸的冷风吹散。 单方承担赡养义务,而双亲去世后,另一方要求法定平分遗产,最终闹到法院的案例屡见不鲜。 2022年杭州,定居澳洲的儿子15年未归,在父母离世后起诉分割千万房产;2023年广州,女儿远嫁后对双亲不闻不问,却在遗产分配时主张权利。 民政部数据显示,近五年涉侨涉海外遗产纠纷案件年均增长18%,其中65%涉及"缺席赡养却主张继承"的矛盾。 这些案例共同拷问着传统孝道与现代法律的碰撞:当亲情缺席多年,法律是否该为"沉默的权利"买单? 王丽红把判决书锁进母亲的樟木箱时,发现夹层里藏着哥哥出国前的日记本。 泛黄的纸页上,少年笔迹写着:"等我混出名堂,一定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她摩挲着这些字迹,窗外的秋雨打在玻璃上,恍惚间又听见母亲临终前的呢喃:"别怨你哥,他在外面...也难。" 这场亲姐之间的遗产纠纷,最终在法律天平上得到了量化的裁决,却永远无法再称量出亲情的重量。 王建国的冷漠与王丽红的坚守,暴露出当代社会代际关系的撕裂。 “法院判得太轻了!这种‘缺席式子女’就该少分甚至不分!” 有法律博主分析判决依据:“因无遗嘱只能按法定继承,但根据《民法典》第1130条,有扶养能力却未尽义务者可少分。” 这种解读引发“法律是否该向道德倾斜”的辩论,有网友举例2022年上海类似案件,长期赡养老人的子女多分60%遗产,质问:“为何同样情况判决差异巨大?” 当全球化浪潮裹挟着个体奔向前方,那些被遗落在原地的亲情承诺,是否终将在利益的泥沼中失去最后的温度? 法律或许能划分房产与存款的归属,却永远无法填补十二年间缺失的晨昏相伴。 正如网友在评论区写的:"判决书上的百分比,永远算不出母亲眼角的泪痕。"
猜你喜欢
家人们谁懂啊!大曲线家遗产瓜又爆新剧情!当初全家力挺、信誓旦旦不要遗产的“
2025-04-28
烟江南旧梦
女孩们你们要的去父留子……前天同事接了一个案件:女孩是独生女,想招一个上门女婿
2025-04-25
摘了颗星星送你
最近跟亲戚闹得很不愉快。事情是这样的,我老公在市里工作,他亲戚儿子在附近上大学。
2025-04-29
婷儿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