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延安市政协副主席张秀
近年来,延安市围绕“县级强、镇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按照“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促分工、保健康”的发展要求,着力构建全市“1+3+N”的紧密型医联体模式,重组整合12个紧密型医共体,9个县(市、区)已完成组建挂牌并正式运行,全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构架基本成型,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虽然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运行管理和资源整合困难、县域整体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
深化认识,推动基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加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健全卫健、医保、财政等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联动的体制机制,确保人财物的合理调配和高效运行,形成推进医联体建设的整体合力。由卫健部门牵头,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规模布局、功能定位、配置设施等方面提出科学目标和明确要求,促进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协同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多措并举,持续充实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基战略,用足用好编制资源,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建立上下级医院交流机制,拓展基层人员职业晋升路径。通过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方式,采取授课培训、驻点坐诊,交流互动、跟岗学习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盘活基层医疗人才资源。赋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的自主权,逐步缩小编内编外人员、基层机构与上级总院年人均收入差距,提高基层岗位吸引力。
基金赋能,更好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系统化推动分级诊疗和医保政策深度协同,及时调整医保支付政策和医疗服务价格,引导患者按照病情轻重和服务需求分级就诊,探索实施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等改革措施,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突出重点,建设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明确医联体内部各方职责和权利,科学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优化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收入、成本、风险等分担方式,实行收入统一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等激励机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完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互补共享的分级诊疗格局。支持建设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信息化平台,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创造条件,实现上级专家对基层病患的诊疗指导,更好发挥数字化远程诊疗系统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疾病远程会诊、动态监测预警、居民健康档案、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本版稿件由记者屈荔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