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骆道是由长安翻越秦岭通达汉中、四川的一条驿道。因自长安南去取此道必先经周至县西骆谷,故称骆谷道。又因循此道翻越秦岭后南面出口为汉江支流傥水河谷,也称傥骆道。
傥骆道是古时军事行动和官员、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是连通关中与汉中较为便捷的古道。其使用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三国志》中记载着曹爽率军伐蜀;到了唐代,傥骆道成为官方驿道,是四大官道之一,也是其鼎盛时期;到了宋元以后逐渐荒废,但栈道、摩崖石刻等遗迹至今仍存,历经千年,傥骆道遗址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古代交通史与军事史的“活化石”。
傥骆道的价值不仅在于交通功能,更在于其承载的多元文化遗产。现存栈道孔洞、摩崖石刻50余处,展现了古代工程技术智慧;骆谷关、老君岭战场遗址则记录了从三国至明清的军事史实;刘秀逃亡、杨贵妃东渡等故事更是赋予了古道传奇色彩;李白《蜀道难》、元稹《南秦雪》登诗以傥骆道为背景,成为中华文学的重要题材。2008年,傥骆道遗址-周至段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傥骆道遗址-周至段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傥骆道骆峪口保护碑
2025年3月25日,西安市检察院、周至县检察院、周至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共同寻访周至县骆峪镇傥骆古道遗址,对双合摩崖石刻、银洞湾栈道遗址、偏牛岔栈道遗址、冉家地栈道遗址的古栈道文物保护现状进行了摸底。目前相关遗址点已设置保护标识和公示栏,并安排专人定期巡查,基本保护措施完善。周至县检察院在关注遗迹本体保护同时还注重周边山林、河流等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完善古道全方位系统化保护。
自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周至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强化跨部门协作、推动科技赋能、加强普法与公众参与、探索创新机制、多次前往傥骆古道实地寻访,联合县文旅局制定出台了《检察公益诉讼促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作机制》,联合县文旅局、县林长制办公室、县河湖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关于建立傥骆古道保护工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落实文物保护和秦蜀古道保护的长效机制。
检察干警寻访查看傥骆道遗址-周至段各处栈道
“傥骆古道不仅是一条曾经连通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的交通要道和经济要道,更是历史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通过实地走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寻访古道、保护文化、传承文明,让穿越千年的古栈道再次‘活起来’,让优秀文化遗产继续‘传下去’,是我们检察人赓续前行的目标和追求。”一位参与寻访的干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