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十大创新举措!民意互动·杭州(2024)年度市民口碑案例发布!这一次,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城市微光者

办好一件小事很容易,日复一日为人民群众办好小事却很难。

一个城市的温柔藏在细节里,你知道吗?

2024年,都市快报报道了无数为人民服务的“小”事例。

有群“虾塘守护者”用2小时抢回1万斤虾,给了虾农信心和希望;有绿化工程师4天“苗木寻亲”,让武

林广场的樱花树续写春天;有工作人员建设应急充电桩,让电动车像手机一样方便充电;也有人为傍晚球场亮起探照灯,照亮的不只是足球,更是足球少年的梦。

我们从“处理速度”“创新举措”“攻坚克难”三个维度,从近百个案例中,通过10万人次投票和专家评选,甄选出30个市民心中的典型案例。

30个“典型案例”里藏着城市温度,原来“为人民服务”从不是口号,是早出晚归的背影,是为晚归人点亮回家的灯。

杭州,因为他们变得更温暖,更有爱。

这一次,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城市微光者,这一次,我们以人民的名义狠狠表扬。

金杯银杯不如咱老百姓的口碑。

让我们看看入选十大创新举措典型案例有哪些。

1

口碑案例

文二菜市成为杭州潮流年轻人聚集地

办理单位:西湖城投集团

上榜理由:文二菜市改造后焕发青春,成为新的城市活力空间,让菜场成为MarketWalk的地方,好吃又好逛,关乎民生福祉的“一菜一早”,西湖城投集团正在用心耕耘,创造美好。

市民点赞:文二菜市本身就满含烟火气,改造后怀旧又上新,成为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喜欢的购物和社交场所。

专家点评:夸你一句“懂我”真不容易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生华:“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有人说,无论菜市场的布局形式如何变迁升级,真正打动人心的还是熙熙攘攘间的市井烟火与生活本味。而这一句话在市民的点赞中恰好得到了回应。“户型设计还有必要设计厨房吗?”房价的高企,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在让年轻人远离厨房与菜市场。而杭州文二菜市的爆改成名,以及贴心的“代炒菜”服务出圈,让年轻人找回了久违的烟火气息与家庭聚餐的氛围,杭州文二菜市,年轻人夸你一句“懂我”真不容易。

2

口碑案例:让野生摊位变成正规军的无国界夜市

办理单位:临平区南苑街道

上榜理由:别不把小摊当生计,一辆三轮车,一辆推车,很可能是一家人在杭州唯一的收入来源,杭州要发展夜经济,吃,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从野生到正规,临平区南苑街道打开了新的管理思路,为杭州其他野生夜市转正提供了样本。

市民点赞:原本到处流浪的摊主从此有了家,“无国界夜市让我有了固定收入,有了在杭州安家的感觉。”

专家点评:城市服务管理中的“路标”思维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生华:李强总理曾经在2023年全国“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说道:“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城市管理中,有许多的难题,其中之一就是流动摊贩和“野生”夜市扰民的问题。

让“野生”夜市转正,让流动摊贩定位,这一暖心做法就很好地体现了城市服务管理中的“路标”思维。在城市管理中,烟火气息与管理有序往往是难以两全的诉求,也只有真正懂年轻人的城市管理者,才能够真正满足年轻人的“既要又要还要”。

3

口碑案例

出行困难的“孤岛”变成了口袋公园

办理单位:上城区笕桥街道、省农科院社区、上城区橙柿基础设施建设中心

上榜理由:西面是铁路,东面是高架,南面是快速路,进出唯一通道是断头路,德胜上郡小区像座孤岛,出行很不方便,橙柿直通车报道这件事后,经过多方沟通努力,荒地破茧成蝶,成为一个近1万平方米的口袋公园。

市民点赞:省农科院社区书记徐晓东说,如今隔三差五会收到市民发来的公园美照。

专家点评:一片荒地如今人见人爱成了口袋公园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巡视员杨雪强:人见人爱成了口袋公园来之不易。一是街道、社区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市民群众遇到的难事,有时候解决起来确实不容易,需要持续盯紧抓牢。口袋公园的建成,是社区干部历时近3年,持续推进的结果。二是多方协同、共同推进,攻坚克难推动问题解决。三是倾听民意、汇集民智,1000多户居民的持续沟通和意见的统一。街道和社区尊重民意,与居民群众持续沟通,求得共同认可的“最大公约数”,实现民意的和谐统一。体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工作理念,也是基层社区民主促民生的体现。

4

口碑案例:杭州东站网约车服务区提升改造

办理单位:杭州东站枢纽管理委员会

上榜理由:下了高铁车找不到人,人找不到车,一直都是网约车司机和乘客的痛点,杭州东站枢纽管理委员会邀请司机代表、网约车平台、行业专家多次探讨,推出网约车流线改造方案,效率提高了几十倍,获得乘客和司机双重好评。

市民点赞:网约车司机表示,原来进停车场找乘客要花10分钟,现在只需要30秒。

专家点评:网约车服务区全新亮相,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巡视员杨雪强:网约车上客区遇到的问题,看似是交通领域的问题,究其根源是城市治理、管理的问题,说明传统的城市管理体系和交通运转机制出现了障碍,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难以满足人们对出行的美好需求。城市的治理水平,浸透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杭州已晋升为超大城市,解决网约车专用通道和必要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等问题,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科学设计和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把车站作为现代城市功能环境的一部分来治理。

5

口碑案例

“海通街99号”终于有门头了

办理单位:钱塘区下沙街道柠檬社区

上榜理由:在居民的建议下,社区在改造门头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问题,居民的呼声,有关部门一直在听,并用积极的行动去兑现,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民点赞:家住金沙阳光的橙友“仙气飘飘”说:新门头极大地提升了周边环境的整体美感,回家舒适多了。

专家点评:关注“门脸”建设,蕴含着居民对小区的归属感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蓝蔚青:小区的大门,又称“门脸”,是小区建筑群最显眼的部分。它不仅是小区居民和访客最主要的通道,而且是住宅小区形象的重要标志。关注“门脸”建设,不只是为了方便和安全,也蕴含着居民对小区的归属感。柠檬社区党总支在重视居民实际生活需求的同时,还从中体察到了街坊邻里的精神需求。明显提升了环境美感,而且通过办好民生实事的过程,增强了小区的凝聚力,使居民更加把小区看成“共同的家”。这是完善小区治理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6

口碑案例

杭州上线街面应急充电点位

解决市民续航难的问题

办理单位:杭州市建委、市综合执法局

上榜理由:大热天电动车没电了,推着车满大街找充电桩的窘迫,谁遭遇过谁懂。部门联手出招,有举措,有时间表——“要让街面充电像手机充电那样方便”,让无数每天依靠电动车出行的市民吃了定心丸。

市民点赞:这是能结束没电只能推车跑的噩梦了吗?杭州,等我充满电,回来继续陪你跑!

专家点评:让电动车像手机一样方便充电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蓝蔚青:随着城区的扩大和连续骑行的商业配送用车的增加,街头的续行补电成为很大的刚需。

这类基础设施尽管在技术上并不高端新颖,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需求,而且需要公共财政投入,需要科学合理的布局。

杭州市建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国企集团,组织行业专家开展多渠道摸排,努力使供给和需求在空间分布上相匹配,是一条值得推广的重要经验。如何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办成更多的民生实事,真正把实事办好,提高绩效,不仅要有合理的总量规划,而且要有供需相适应的区域布局,尽可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在这方面,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引。

7

口碑案例

流动摊贩占道扰民

“书记直通码”帮忙找“新家”

办理单位:富阳区富春街道、三联村、街道社会治理分中心

上榜理由:去年下半年,富春街道“书记直通码”投诉平台(矛盾纠纷投诉解决平台)不断收到高教园区有关“占道经营、油烟污染、垃圾满地、交通堵塞、噪声污染……”的投诉。街道“书记直通码”工作组迅速组织三联村、城管办加强巡防巡逻和劝导整治,在经历几次“躲猫猫”后,街道和三联村决定改堵为疏——利用村级闲置留用地,免费给摊贩提供经营场地,划定40多个免费摊位,引导摊贩入驻。

市民点赞:摊主说:“以前推着小车摆摊是迫不得已,现在还能入住综合体,不但价格便宜,还遮风挡雨,感觉很好,而且小吃街形成规模后,客流量还不少,现在每天的收入比起流动摆摊翻了一番。”

专家点评:引导小店抱团发展,是很好的办法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蓝蔚青:流动摊贩往往毁誉参半。不管不行,管死也不行,容易出现“钟摆式”管理和“躲猫猫”现象。

浙江靠“小狗经济”和全民创业起家,千姿百态的小店更能适应居民服务需求个性化、多样化、便捷化、社区化的新趋势。它充满人情味,体现“社会温度”,最需要人性化的治理,最怕“一刀切”“做表面文章”的管理和整治,需要积极引导它们健康成长。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建设适当规模的小店集聚区,引导小店抱团发展,是很好的办法。

8

口碑案例

三桥农贸市场对面的小红车服务点

因地制宜的设计很贴心

办理单位:杭州市公交集团

上榜理由:人行道比较窄,小红车服务点里的停车位侧过来“让路”——既不影响借车还车,还不占人行道上的盲道,一个小小的动作意味深长,这样的贴心设计,皆因心里装着市民的真正需求。

市民点赞:这种因地制宜的设计,蛮人性化的,很贴心,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给行人。

专家点评: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要精准施策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我们经常听到“精细化管理”这个词,但多数人对精细化管理的本意存在曲解,精细化管理是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实现更高的效率,而不是无孔不入,更不是全覆盖和一刀切。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职责分工明晰化。落脚到城市管理,首先要确定管理的领域和点位,其次要对不同点位、不同类别和不同需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这才是精准施策。

9

口碑案例

添加窨井盖解决污水倒灌

办理单位:桐庐县市政园林建设管理处

上榜理由:商住楼的生活污水排水管道破裂,污水改道流向人行道并倒灌进了居民家里。桐庐县市政园林建设管理处修复破裂的污水排水管,还在路面新增了窨井盖,污水不再倒灌,居民家里也不再恶臭难闻了,小举措带来大改变。

市民点赞:现在好了,污水不再倒灌进家里,家里也不再恶臭难闻了,感谢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专家点评:把优质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公共服务,送到靠近老百姓生活的最末端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杭州已是一个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城市,按照国际标准,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多数人都觉得我们的基础设施甚至好于不少发达国家。但我恰好认为,我们的弱项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坚固性、耐久性和人性化,公共服务的覆盖度和精准性,都是需要进一步去完善的。把优质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公共服务送到靠近老百姓生活的最末端,是一个一流城市必备的要素。

10

口碑案例

照亮晚间训练的

小学足球运动员

办理单位:滨江区教育局

上榜理由:学校足球场夜间太暗了,教练只能买临时照明灯应急,滨江区教育局得知后迅速回应,买了几个800瓦大功率的探照灯,安装在足球场附近,保障孩子们的夜间训练。

市民点赞:滨江区的校园足球改革探索已经进入第8年,足球定点学校已发展至20多所。一位家长表示:“滨江的足球氛围很好,场地也很棒,非常感谢。”

专家点评: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快速响应机制

浙江大学“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教授毛丹:在教育领域,基础设施作为开展正常教育活动的基础,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充分体现出当地政府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滨江区教育局针对博文小学足球场夜间照明不足问题所开展的行动,不仅体现出政府部门对教育基础设施的关注,对教育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作为,而且这一高效行动的背后,也折射出政府部门通过构建并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快速响应机制,在教育等民生领域更主动发现小问题,解决小问题,切实让教育等公共服务更贴近群众。

十大处理速度!民意互动·杭州(2024)年度市民口碑案例发布

十大“攻坚克难”!民意互动·杭州(2024)年度市民口碑案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