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温柔藏在细节里,你知道吗?
2024年,都市快报报道了无数为人民服务的“小”事例。
我们从“处理速度”“创新举措”“攻坚克难”三个维度,从近百个案例中,通过10万人次投票和专家评选,甄选出30个市民心中的典型案例。
30个“典型案例”里藏着城市温度,原来“为人民服务”从不是口号,是早出晚归的背影,是为晚归人点亮回家的灯。
让我们来看看十大攻坚克难典型案例。
1
口碑案例
家在杭州工作在上海,解决双城通勤买票难
办理单位:铁路杭州站
上榜理由:随着长三角经济发展融合,沪杭双城通勤的人越来越多,高铁早晚高峰买票难成为难点。在听到市民呼声之后,铁路杭州站高度重视,开通了G7302次列车,让无数双城通勤的市民获益,真正做到了主动担当、服务旅客,收获群众好评。
市民点赞:“很方便,我现在每次都选择这个班次。”市民张先生说,这样就不担心上班迟到,也不用起太早。
专家点评:把个体“音量”放大,让相关部门“听到”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生华:铁路部门会因为一个人反映的问题调整动车与高铁班次吗?张先生所反映早高峰时段杭州至上海列车1小时“空窗期”的问题破解,让人们欣喜地看到,把个体“音量”放大,就能够让相关部门“听到”。
我们在为铁路杭州站“听劝”点赞的同时,同样也要看到,从一个张先生的身上,看到一群张先生的遭遇,用事实说话,善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样也是实现让相关部门从“听不到”到“听到”、从“听到”到“听劝”转变的关键因素。
2
口碑案例
杜绝飞线充电隐患
为老小区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
办理单位:国网杭州供电公司
上榜理由:老小区停车空间少,飞线充电又危险,11个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落成,在家门口就能充电,免费建设,平价使用,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具体又有实效地解决了老小区新能源车充电的难题。
市民点赞:我们新能源车主总算能在自家老小区充上电了,实惠又方便。
专家点评:杜绝“飞线充电”隐患的“杭州解法”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生华:以“飞线充电”作为关键词进行网络检索,看到的大多数是“禁止”“劝导”“整治”等疾言厉色的严管用词。而杭州大力推动公共充电桩批量加装工作,破解老旧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充电飞线”的难题,恰恰为人们提供了属于杭州的另一种解法。
“免费建设、平价使用”模式的推行,让杭州市民看到了相关部门的换位思考和将心比心。
相关部门的管理者,脱下上班服装,同样也是这一个城市里的生活者。也许,上班你是执法者,下了班开着新能源汽车回到自家的小区,就是一位为充电问题苦恼的普通市民。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需要每一位管理者时不时地“脱下制服”,将心比心。
3
口碑案例
杭氧小区告别用气难
办理单位:杭燃集团、杭州天然气公司
上榜理由:杭氧小区属于典型的老小区,1到16幢的管道天然气一直没能接通,经过杭燃集团和杭州天然气公司多次勘察,不断优化设计施工方案,终于让小区500多户居民用上了管道天然气。
市民点赞:小区的燃气工程操作在安全施工通气的基础上,还配合我们小区周边建筑景观进行了管道美化,非常用心。
专家点评:把民生“小事”记在心上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巡视员杨雪强:“水电气网”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杭氧小区1-16幢的居民,依靠瓶装液化气烧水做饭,经常遇到“上气不接下气”的情况。杭州天然气有限公司克服多重难题,完成燃气改造,小区居民告别“用气难”。一是国企为民,牢固树立服务市民群众的思想,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尽管客观困难有很多,“老旧小区”、周围道路狭窄、地下管线复杂,等等,但只要真正想为老百姓做事,排解群众烦恼,还是有办法解决困难和问题的。二是民生无小事。属地政府、街道社区要真正把老百姓的民生“小事”记在心上,切实解决好群众生活中最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三是再接再厉,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瓶改管”。让更多的老小区居民尽早告别“扛罐上楼”。
4
口碑案例
六勇士徒步穿越塌方区,为被困村民送物资
办理单位:淳安县金陵村
上榜理由:唯一的公路在暴雨中塌方,42位村民被困在海拔800多米的山上,金陵村的六位党员干部冒着倾盆大雨,徒步跋涉数小时,为被困群众送去粮食蔬菜和药品,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市民点赞:在这种恶劣天气下还能给我们送来物资,真是太感谢他们了。
专家点评: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之处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巡视员杨雪强:淳安县屏门乡金陵村党员干部们纷纷化身“挑夫”,跋山涉水,冒雨为受困村民送去生活物资。村书记言语朴实,虽然进出村子的道路受阻,但干部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村民“心不堵”。金陵村的党员干部把村民群众当亲人,真正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好榜样,老百姓心中的好干部。干群关系的好示范,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的和谐稳定,如同农村发展的稳固基石。村干部与村民的关系中,服务是至关重要的纽带,唯有增强理解,用心用情为群众做事,了解群众所需所急、所难所盼,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之处,第一时间为民排忧解难,干群关系才会不断融洽,农村基层基础才会不断稳固。
5
口碑事例
新华路227号明宅边人行道占道严重,长庆街道发千字长文回应
办理单位:拱墅区长庆街道
上榜理由:市场周边的人行道占道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不好管,而且易反复。长庆街道的千字长文,是一种态度,更是行动书,表达的是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的决心。
市民点赞:“这次街道处理得很及时很有效,我很满意。”问题反映人韩大伯表示,“市场要红红火火开下去,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也能顺利解决,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感。”
专家点评:没有躲在“无能为力”这个挡箭牌后面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蓝蔚青:电动自行车乱停占道,是一个广泛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无能为力”是一个最容易找到的理由。但长庆街道并没有躲在这个挡箭牌后面,而是面对市民和记者的反映积极作为。
“最多跑一次”和数字化改革形成的“一件事”机制证明,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服务对象满意而不是考核高分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围绕高频民生事项,联合相关各方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地打破条块分割,提高办事效能。
单个部门解决不了的事具有综合性,要发挥街道乡镇社区等“块块”的牵头协调作用,相关部门在涉及自己的环节上尽职尽责,主动配合,力求见效,逐步形成规矩,难度就会逐步降低,直至消失。
6
口碑案例
小区门口道路改建后,为住户加设两级台阶
办理单位: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管委会
上榜理由:小区门口道路比小区地面高出43厘米,祖孙三代“跨栏”上人行道,智慧网谷管委会在上塘宸章西大门小区路面与储鑫路人行道落差大的地方做了两级台阶,落差小的地方做了斜坡连接,做好便民的小细节。
市民点赞:切切实实,为民办了一件大实事!
专家点评:将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主要目的
浙江大学“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教授毛丹:一方面,不仅及时回应了居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利益关切,而且有效弥补了前期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带来的问题和缺陷。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媒体监督-政府回应-服务优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了“民有所呼、政有所为”的服务闭环,体现出媒体监督下政府治理与服务的模式创新。也为现代城市有机更新提供了相当的实践启发,即要将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主要目的,实现市政建设与民生诉求的有机融合。
7
口碑案例
交付十多年,小区居民终于用上了“放心水”
办理单位:杭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水务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尚品庭院二次供水改造项目施工正式启动,其中三号楼单元埋地管开挖难度大,市水务集团将埋地管优化为地下室吊装管,不仅成功降低成本,还助力改造工程加速推进,获得居民一致好评。
市民点赞:小区住户说,在改造过程中,水务集团还积极邀请我们小区热心的居民参与施工监督工作,聘请居民代表担任小区行风监督员,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借助社会监督力量,很高效且接地气。
专家点评: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
浙江大学“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教授毛丹:市水务集团的相关举措整体彰显出政府部门在处理、回应群众需求中的三个特点:一是民生需求的快速回应,通过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和响应机制,二是服务供给的专业保障,通过实地勘察后优化施工方案,既降低成本又加快了工程进度,体现出政府部门在解决问题时不仅具有较好的专业性,也兼顾了成本和效益,最大程度提升了服务效能;三是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较好落实了“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的协商理念,并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满意度,也为其他地区解决类似民生设施改造问题提供了范例。
8
口碑案例
每天早高峰为外卖小哥准备早餐
办理单位:余杭区仓前街道
上榜理由:为错过饭点的外卖小哥们准备早餐,这个由政府与饿了么平台联合打造的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面向所有新就业群体开放,杭州的包容和温暖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市民点赞:早高峰忙着送外卖错过饭点,在这里能吃口热乎早饭,谁懂这种温暖的感觉啊。
专家点评:点滴善举暖人心,城市温度在行动
浙江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春晖:这体现着杭州这座城市的温度与关怀。它们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暖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筑起“家”。余杭区的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为外卖小哥等群体提供了休息、充电、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包容。
这些事件,正是杭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它们用行动诠释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也为杭州建设幸福宜居之城增添了温暖的底色。
9
口碑案例
临安809B路“敬老专线”
办理单位:临安公交公司
上榜理由:升级低地板新能源车辆,安装轮椅上下车翻板,设置轮椅停放区域,增加装有老花镜、创可贴、速效救心丸等老人急需用品的便民服务箱、经过专门培训的驾驶员,临安公交把爱老敬老放在心里,落在实处。
市民点赞:有那么关心我们老年人的服务,驾驶员也特别温暖热情,真的太好了。
专家点评:“敬老专线”让“无碍”变“有爱”
浙江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春晖:这不仅是一次公交服务的优化,更是一座城市对老年群体的深情关怀。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破解了老年人出行的难题,让“无碍”变“有爱”,为杭州这座幸福之城增添了温暖的注脚。809B路连接城乡,为农村老人进城提供了便利,打破了城乡之间的出行壁垒。这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城乡资源的共享与融合,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了力量。临安809B路“敬老专线”的推出,是杭州城市治理精细化、人性化的生动体现,展现了城市对每一个群体的关怀与尊重。让我们为这样的暖心之举点赞,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幸福与美好!
10
口碑案例
大山里的送餐员守护老人幸福“食”光
办理单位:建德大唐村
上榜理由:大唐村位于建德市三都镇最东边,60岁以上老人有140人。部分自然村坐落在海拔600米的高山上,距离老年食堂最远的有5公里路。大唐村聚集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队,每天轮流定岗为孤寡老人送餐,送餐员用步数垫起了每一份饭菜的热乎暖心。
市民点赞:83岁的徐竹叉激动地说,“从前下山不方便,买不到菜,现在他们做好了饭,还给我们装保温箱里送来,真的非常感谢党员干部们!”
专家点评:高山送餐暖人心,党员干部显担当
浙江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春晖:建德大唐村的“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队,用脚步丈量山路,用爱心传递温暖,为高山上的孤寡老人送去热乎的饭菜,展现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为偏远山村的养老问题提供了暖心解决方案。大唐村地处偏远,老人们行动不便,子女又常年在外,吃饭成了难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爱心送餐”服务队,每天风雨无阻地为老人们送餐,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更传递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风雪交加,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大唐村的“爱心送餐”模式,不仅解决了高山老人的吃饭问题,也为其他偏远地区的养老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它用行动证明,只要用心用情,就能让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