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深秋的太原街头,寒风裹挟着枯叶打旋。在一个冷清的巷口,一声微弱的啼哭划破寂静。襁褓中的女婴因先天性手臂残疾遭亲生父母遗弃,蜷缩在破旧纸箱里,冻得小脸发紫。这时,58岁的拾荒妇人李秀兰背着编织袋经过,听到声响后,她掀开蒙在纸箱上的破布,与女婴那双湿漉漉的眼睛撞了个满怀。 李秀兰家境贫寒,靠走街串巷拾荒度日,家中仅有的栖身之所是城郊一间漏风的平房。但看着女婴因饥饿而颤抖的嘴唇,她没有丝毫犹豫,脱下补丁摞补丁的棉袄将孩子裹紧,一路小跑着往家赶。"别怕,奶奶带你回家。"这句承诺,成了改变两人命运的起点。 回到家,李秀兰翻出攒了许久准备换粮的钱,给女婴买奶粉、尿布。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她甚至卖掉了自己唯一的银镯子。邻居们劝她:"你自己都吃不饱,还养个残疾娃,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她却只是低头给孩子冲奶粉,说:"这娃跟我有缘,我见不得她遭罪。 日子在拾荒与照顾孩子的忙碌中流逝。李秀兰白天背着女婴走街串巷收废品,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缝补孩子的衣服。女婴渐渐长大,李秀兰给她取名李暖暖,寓意要把所有温暖都给这个苦命的孩子。为了让暖暖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李秀兰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多捡几个小时废品,硬是凑齐了学费。 暖暖虽然先天残疾,但在李秀兰的教导下,性格乐观坚强。她用仅有的健全手臂写字、画画,在学校成绩优异,还常常帮母亲整理废品。街坊邻居看着这对没有血缘的母女相互扶持,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寒来暑往,曾经步履蹒跚的拾荒老人腰背更弯了,而暖暖也长成了懂事的少女。她握着李秀兰布满老茧的手说:"妈,等我长大了,换我照顾您。"这句话,让饱经沧桑的李秀兰泪流满面。当年那个被遗弃在寒风中的女婴,在爱与善意的滋养下,绽放出了最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份跨越血缘的母女情,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着最动人的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