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姐这一炮的冲击波还在延续,人才评价的方向恐有大变局! 就在董明珠的"不招海归"言论持续发酵之际,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了70.35万人,归国人数高达60.22万人,创历史新高。 这一组数据与董明珠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也让"海归价值"再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董明珠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王立生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的留学生已经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批稀缺的'海归精英'了,随着留学规模扩大,海外文凭的含金量确实在被稀释。" 比起董明珠的"一刀切"做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要“温和”很多,他曾公开表示:"我们不是看重学历,而是看重能力。无论是海归还是本土人才,只要能为公司创造价值,我们都欢迎。"这种基于能力而非背景的评价体系,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董明珠对海归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据知情人士透露,格力2020 年数控机床技术窃取案,2023 年压缩机技术外泄事件,2023 年热传导系统参数泄露,这三起案件都是海归做的。 因此有网友表示:如果董大姐再不防海龟,那格力还有未来吗? 而国家层面也在积极应对这一挑战。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首次将"科技安全风险防控"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科技部随后发布的《关于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提升创新效能的若干措施》更是明确提出要打破"唯学历"倾向,建立起真正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董明珠的言论虽然有些极端,但确实反映了当前人才评价体系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静教授分析道,"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既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又确保核心技术安全,确实是一个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董明珠的"拒招海归"与其"实干兴邦"的企业理念一脉相承。作为从一线工人成长为行业领袖的企业家,她对"实干精神"的推崇远超过对学历和背景的看重。 当下,一场关于海归人才的"重新定义"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从北京中关村到深圳南山,从上海张江到合肥高新区,各大创新高地都在探索更加科学、安全的人才评价机制。 正如我们领导人所强调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在这个人才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代,无论是董明珠的"拒招海归",还是其他企业的"能者上",本质上都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评价之路。 俗话说:没有吃人苦,莫劝他人善!董明珠的言论或许有些过激,但也值得我们深思:在这个看重实干和创新的时代,真正的"含金量",从来不应该在于其留学经历,而在于能为社会创造的实际价值。 而且最关键的是不能干吃里扒外的事儿,否则那就是能力越大、危害越大了! 你觉得呢?
猜你喜欢
其实董明珠看人真的很准不查不知道,一查真的吓一跳董明珠在23年的时候,开
2025-04-25
多才钢笔I1
被施压道歉的董明珠终于怒了!!这抨击句句有理,揭露了多少打着爱国企业家的丑恶嘴脸
2025-04-29
百千慧娱乐
董明珠看来是不打算道歉了,大V“留几手”公开叫板:“不给海归派道歉,就抵制格力所
2025-04-26
南部大肥羊
一觉醒来董明珠这次直接躺赢了!这边反对声音此起彼伏,那边留学生用实际行动啪啪
2025-04-30
旅行者大牛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