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东方体育日报》樊振东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冠军是目标,但不是终点(节选))
少年惊鸿 天降紫薇星
樊振东199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小学时父母偶然得知入选校业余乒乓球队可以减免学费,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送樊振东去学球,未承想开启了一位天才少年与乒乓球的故事。
虽然之前从未接触过这项运动,但年幼的樊振东在少年宫的乒乓球训练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仅训练一周多的时间,他的技术水平就超越了许多练习了几个月的孩子。启蒙教练文浩光和杨碧瑜对他的评价极高:“很有天赋,手感特别好,而且善于思考。
2006年,樊振东被选拨到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了他的专业乒乓球训练生涯。尽管体校离父母住的地方很远,但年幼的樊振东已经学会了独立生活。他展现出了极强的自主能力,无论是回家还是做饭,他都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这种独立性不仅体现在生活上,更体现在他对乒乓球训练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要求上。
2008年,樊振东迎来了人生路上的十字路口,他被广东省队和八一队同时相中。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彼时,八一队主教练王涛看中了樊振东身上的无限潜能,历经多方工作把樊振东带到了八一队,并在“老大哥”王皓的带动下,进步神速。
五年后,樊振东迎来了大爆发。年初的巴黎世乒赛,樊振东拿到了宝贵的男单参赛资格,完成“外战不败”的目标后,负于张继科。这次难得的历练成为了他进步的最大动力。年底来到全运会赛场,樊振东彻底“杀红了眼”,不仅拿到了男团冠军和男双冠军,单打中也战胜了包括张继科、许昕在内的多位主力,最终在决赛领先的情况下不敌马龙,获得亚军。当时,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已经用“天才”来形容他。
16岁的樊振东迅速崛起,被球迷称为“天降紫薇星”。
在张继科、马龙、许昕组成的“国乒三剑客”时代,他成为当仁不让的第四人。2016年,樊振东以“P卡球员”参与了里约奥运会。里约周期后,张继科因伤淡出赛场,国际乒坛男单赛场进入到了“龙胖时代”。
樊振东先是在中国公开赛和全国锦标赛上男单登顶,再战世界杯,决赛面对刚刚在韩国公开赛上战胜了自己的许昕,樊振东没有重蹈覆辙,拿到了自己第一个世界杯冠军,并打破了孔令辉20岁夺冠的纪录,以19岁8个月成为男子世界杯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得主。次年,杜塞尔多夫世乒赛,樊振东在决赛中苦战七局,以2分之差惜败于马龙;下半年全运会,再度杀进男单决赛后,樊振东又负于马龙。面对比自己小9岁的对手,马龙毫不吝啬对于樊振东的赞美:未来将是他的。
贵人相助 惺惺相惜
天才不是孤星,而是被无数引力塑形的星系,樊振东成长之路亦是如此。从八一队到国家队,再到上海队,每当樊振东陷入低谷时,总有贵人们的出手相助。
王涛是樊振东的“伯乐”,将他从广州带到了八一队,练就了其军人般的意志力。国家队期间,培养出了马琳、王皓等多位世界冠军的吴敬平,对他的技术雕琢可谓细致入微。大满贯获得者张继科早在樊振东初出茅庐时,就曾断言:“小胖以后一定是大满贯。”曾经的师哥王皓成为樊振东的主管教练后,对小师弟倾囊相授。
27岁越过山丘遇见16岁的自己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樊振东的确年少成名,但成就大满贯之路他却走了很久很久。里约到东京樊振东足足等待了五年,却在东京决赛中不敌马龙。如果从时间上算,巴黎周期要比东京周期少了三年,比起坎河的东京奥运更是少了两年,但这三年类振东遭遇的磨难足以将他彻启击倒。
拿到奥运会冠军后,樊振东曾这样表述两个奥运周期的心境:“东京奥运会之前,自己获得过很多亚军,虽然也打出很多亮点,但总认为没拿到冠军就是一次不成功的旅程,习惯性地根据成绩就将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全盘否定;但随着比赛、经历的增多,我也在思考,学会了以一种欣赏自己的心态面对巴黎周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在遇到失利、打击和党得自己做得不对的时候,我可以接受结果,并肯定依然有勇气继续去挑战的自己。”
放下对结果的期待和设想,樊振东曾把巴黎奥运会当成“Last Dance”,他的这一舞足够惊艳。“八一”建军节当天,樊振东在1/4决赛遭遇日本选手张本智和的阻击,开局被对手连赢两局后,樊振东选择了更换球衣,短暂调整后他迎来绝处逢生的自我救赎最终逆转对手,晋级四强。
这场比赛前,王楚钦在另外半区意外失守,作为独苗的樊振东需要扛起国乒的荣誉。经历过生死大战后,樊振东有了一马平川的气质,半决赛战胜法国选手菲利克斯·勒布伦,决赛力克瑞典“黑马”莫雷加德,实现自己的伟业。此后的男团比赛,樊振东携手队友拿下金牌,单届奥运会收获了两金。
2013年,16岁的樊振东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就是在这里,一个轮回后,樊振东完成“超级全满贯”殊荣同样发生在这个浪漫国度。12年登顶之路,樊振东走得艰险,但每一步都很扎实。
樊振东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在于他完美契合了中国人对“英雄叙事”的深层期待——天赋与努力交织,挫折与荣耀并存,个体奋斗与时代使命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