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屁股为啥是两瓣?这事得从老祖宗还在地上爬的时候说起。早先脊椎动物刚从水里爬上岸,四条腿长在身体两侧,走路跟做俯卧撑似的,肱骨和股骨横着甩,全靠内收肌硬撑着身子。 你想啊,这么走不光累得慌,左右摇摆还挤压肺,喘不过气来,两栖动物跑几步就得歇,就是被这破步态坑的。 后来哺乳动物聪明了,把后肢挪到身体正下方,进化出球形髋关节和大块盆骨。 盆骨这东西可关键了,不光让腿能在身子底下使劲,还能附着更多肌肉,狗和山魈的盆骨一比就明白——山魈的盆骨又大又弯,为啥?人家偶尔能站起来啊。这时候就有动物琢磨:要是光用后肢走路,前肢解放出来干点啥不好? 可站起来容易,走稳了难。你看黑猩猩,走路弯腰驼背,髋部膝盖弯成大虾,走起来屁股一扭一扭,叫特伦德伦堡步态。 为啥?它盆骨没进化到位,髋外展肌不给力,脊柱还硬邦邦,半蹲着走累得半死。袋鼠更直接,干脆靠尾巴撑着,蹦跶着走,算是治标不治本。 人类不一样,直接来了波“硬件升级”。首先把下肋骨和髂嵴之间拉开距离,搞出个腰,又从胸椎薅了一块,腰椎变成5节(黑猩猩才3 - 4节),腰椎往前凸,上半身重心直接对齐骶骨和脚掌,站着跟踩了平衡车似的稳当。 盆骨也跟着改,从长窄平变成短宽弯,髂骨翼往前一弯,臀中肌、臀小肌这些肌肉的起点全变了——四足行走时它们管伸展,现在直立行走改成管髋关节外展,这么一调,人类站着比躺着只多耗7%的能量,彻底把“节能模式”点开了。 可直立行走得有强劲的动力啊,于是人体最猛的肌肉群来了——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问题也跟着来:盆骨缩短了,肌肉能附着的纵向面积变小,但走路需要的力量却更大,咋办? 肌肉只能往两边长,变得又粗又宽,中间自然就夹出一道缝。你摸自己屁股就知道,两边鼓鼓囊囊的臀大肌,中间这条缝可不是随便长的,本质上就是两组强力肌肉撑开的夹缝。 再看其他动物,四足行走的比如狗,屁股平平的,因为它们的肌肉不用扛着整个上半身的重量;猩猩虽然能偶尔站起来,但盆骨没进化到位,肌肉没这么夸张的扩展;袋鼠靠尾巴平衡,屁股结构又不一样。 只有人类,为了直立行走,把盆骨和肌肉来了波“定制改造”,肌肉往两侧长,缝就出来了,两瓣屁股成了必然结果。 说白了,人类的屁股分两瓣,压根不是“长得好看”,而是进化逼出来的。从四条腿趴到两条腿站,盆骨得变宽变短稳住重心,肌肉得变粗变宽提供动力,一来二去,中间的缝就成了标志。 这事儿再一次证明,人体每个特殊结构,都是老祖宗为了适应环境,一点点“打磨”出来的——两瓣屁股看着普通,背后藏的全是百万年进化的“生存智慧”。
猜你喜欢
你见过最反人类的设计是什么?
2025-04-02
枫叶飘落满地
她们一边拼命享受人类发展带来的红利,一边拼命阻碍人类发展。一边拼命逃离自己的国家
2025-04-29
黄阿娅
原来这么看人类还是挺可爱的
2025-04-22
碎嘴子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