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八路军进行抗日募捐,杨成武回忆:地主老财也有好人,八路军缺饷,一财主捐了5万大洋。
自从抗日战争平型关一战,我军大捷,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也提高了八路军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可是在这场战斗中,我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很多战士壮烈牺牲,为了补充兵力,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就发挥出他惊人的军事能力。
在全国抗日热情高涨的时候,仅用了短短的二十多天的时间,杨成武就将队伍规模扩大到了七千多人。
他的独立团摇身一变成立独立一师,杨成武也成为了师长,随着部队人数的增多,新的问题也展现出来了。
打仗可不是只凭着浑身是胆就够了,这么多的人需要吃饭,还要有武器弹药,可这些军饷从哪里来呢?
独立师不是正规编制,只能通过交火或者抗日根据地来筹措补给,因此杨成武也没有办法从上级那里获得军饷,他只能自己想办法,为了解决军饷问题,杨成武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刚收复的几个县城也建立起了抗日根据地,县城里都会有些地主乡绅们,抗日根据地能否在抗战烽火中站稳脚跟,和群众工作有着很大的关联。
抗日战线成立后,八路军尽可能的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自古以来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八路军需要团结那些地主,让他们主动捐款,支持抗日战争,不能强迫他们不愿意干的事情。
想要拉拢地主又谈何容易,从古至今有几个地主不是想方设法的搜刮民财,他们又怎么会轻易的交出自己的钱财。
但凡事总要试过以后才知道,杨成武就去调查这些地主,在调查后得知,其中有一位叫王莆的地主在这几个县城里威望最高,如果能拉拢他,捐钱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
杨成武还得知,这个王莆是个出了名的吝啬鬼,自己身上的衣服早就破破烂烂,还不舍得换新,每天吃着粗茶淡饭,从不舍得花钱。
为了团结这些地主,杨成武就将他们都宴请到军中一聚,在饭桌上,杨成武开始宣讲起了八路军的抗日功绩。
这地主们无不拍手叫好,可当提到希望众人能为抗日献出一份力量的时候,众人又选择了沉默,杨成武目光放到王莆身上。
王莆吸了几口水烟后,缓缓站起身子,发表了自己的态度,他认为现在正是国家危难之际,八路军为了保护百姓积极抗日,自己身为国人当尽自己一份力,他愿意出钱支持抗日。
说完王莆伸出五根手指,众人都以为他要捐五千元,王莆开口道:“五万”。
五万!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这些军饷,足足够半个师一个月的军饷了,王莆表示这只是自己第一批捐款,如果部队还需要,自己可继续捐款。
杨成武也没想到一个对自己都吝啬的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伸出援手,他非常敬佩王莆能有这样的胸襟。
其余地主在王莆的带领下也都纷纷慷慨解囊,这些捐款让杨成武的部队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王莆的慷慨义举让杨成武知道地主并不全都是搜刮民主的坏人,也有人心怀民族大义的人。
正是有着像王莆这些身怀民族大义的人无私奉献和支持,抗日军队才能打退侵略者,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向曾经那些广大支持抗日战争的民众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