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后刘伟强说《水饺皇后》是他投入非常多个人情感的戏,因为在拍摄一些桥段时总是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我终于懂观影时那种奇妙的感觉要怎么展开去说——
都知道这部电影拍的是臧健和怎么在去香港之后,靠着自己包那一手好水饺逐渐在陌生城市站稳脚跟,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观众难免会建立一个充满热血奋进意味的认知,觉得这可能会是大女主逆风翻盘的爽文。但《水饺皇后》反而是踏实的、温情脉脉的,是有小人物投身大时代的身不由己,但更多的是底层之间互相支撑的情义。关于时代变迁、关于香港地域特色都藏进细节里,借由马丽演的臧姑娘和一个个具体的人相逢别离来勾勒,而不是粗暴地调用那些能迅速召唤起刻板印象的元素做填充。水饺皇后 滚烫中煮出的人生美味
比如惠英红演的红姐,一个女人攒下点薄产,趁时局混乱把房子租给漂泊到香港的外来客。如果你了解那个年代就知道,人人都想涌到香港讨生活,但如果吃不了苦的注定留不住,所以红姐作为房东一开始是冷情冷面的,清清楚楚把“记得交租”放在嘴边。但她也知道若非万不得已,臧姑娘一个女人是不会随便带着两个女儿来香港搵食,能体谅那份不容易,所以面上界限清晰实则多有帮扶,那是求生本能和为人性情缠斗的结果。
同去的朋友提醒,除却刘伟强的触景生情,这份细腻也可能来自女编剧的观察和感受。但我觉得让整个故事变得更有信服力的还得是马丽,她积极、乐观、朴实、善良,而且在塑造时完全跳脱出了既有的喜剧形象,演出了臧姑娘的坚韧向上。
如果喜欢马丽,或者想在五一期间看点温暖大女主故事的朋友,我会推荐《水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