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简直太冤了!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硬生生把俄罗斯从一个全球超级大国打成了二流国家,解决了美西方的心头大患,可到头来乌克兰得到了什么? 2022年初的基辅,街头巷尾充满着希望。志愿兵们在路障上刷着醒目的口号“为欧洲而战”,他们坚信西方会信守承诺,甚至想象着北约能像坚固的盾牌一样保护他们的国家。 当时,加入北约,成为西方世界的一员,对他们来说似乎近在眼前。泽连斯基政府也在积极争取西方的援助,希望能借此让国家走向繁荣。 然而,当第一枚导弹刺破了黑暗的夜幕,当马里乌波尔的钢铁厂在炮火下化为一片瓦砾,残酷的事实狠狠地敲醒了他们。乌克兰,只不过是大国博弈中被利用的一颗棋子罢了。 俄军虽然在城市里打得不顺利,却用停止供应能源和封锁粮食的手段,让金融市场和全球粮食供应也跟着遭殃。西方国家答应的援助一直没送到,乌克兰渐渐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场危险的赌局。 哈尔科夫到处是工厂的残骸,顿涅茨克的土地上埋满了地雷,两百多万所房屋被毁,八百万人民无家可归。战争让乌克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曾经的“欧洲粮仓”现在一片破败。 乌克兰背负着高达1620亿美元的外债,犹如沉重的枷锁。巨额利息不断蚕食国家财富,每年超过四成预算需用于偿还债务。 西方国家提供的陈旧武器以及迟迟难以落地的援助承诺,更像是杯水车薪,难以真正解决乌克兰的困境。 基辅的经济学家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用子弹保卫的国土,正在被合同一寸寸割让。”这句话,表达了乌克兰面临的困境和深切的悲痛。 他们付出鲜血和生命捍卫的土地,如今却在经济协议中逐渐失去,这种无奈令人心痛,国家的命运令人惋惜。 第聂伯河上的输电塔,过去承担着乌克兰全国近一半的电力供应重任,现在所有权已经发生变化。 贝莱德集团打着“战后重建”的旗号,逐步控制了乌克兰七成左右的基础设施运营权,范围很广,从敖德萨的重要港口、利沃夫的铁路运输,到首都基辅的关键能源设施,都在其掌握之中。 利沃夫的医院里,年轻的士兵们伤痕累累地躺着,他们为了自认为正确的理由战斗,却不明白自己成了被摆布的棋子。 华沙的难民营地里,妈妈们顶着寒风,努力煮着没什么味道的汤,孩子们则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画着他们脑海里故乡的样子。泽连斯基与西方国家领导人的沟通中,越来越体会到自己能做的实在太少。 起初他以为自己受人尊重,是备受欢迎的重要人物,现在才明白,他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跟随者。 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可谓是精打细算,他们通过支持乌克兰来消耗俄罗斯的实力,自身则从中获益。 乌克兰却为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国家资源几乎耗尽,经济也濒临崩溃,国家主权也受到了严重威胁。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