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伦晶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伦晶体”)于近期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在营业收入实现显著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却呈现亏损扩大态势。以下是对该公司年报关键数据的详细解读。
核心财务指标分析
营业收入:显著增长,业务拓展成效初显
2024年,惠伦晶体实现营业收入551,165,871.14元,较上年同期的398,433,193.73元增长了38.33%。这一增长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业务板块来看,电子元器件业务收入为518,517,414.06元,占比94.08%,同比增长41.54%,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通过深耕直供客户、优化经销渠道、拓展销售网络、布局新兴应用领域以及提高销售团队业务能力等综合手段,加大了晶振产品的销售力度,实现了销量的较大幅度增长。
净利润:亏损扩大,盈利能力待提升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977,452.44元,较上年同期的-168,400,731.40元下降了12.22%,亏损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低迷,叠加相关资产减值的计提等因素,对公司利润造成了较大压力。2024年度公司电子元器件产品销售收入518,517,414.06元,销售量149,668万只,产品均价约0.35元,与上年同期持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计提各项减值准备8,092.19万元。
扣非净利润:下滑幅度相对较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2,940,869.41元,较上年同期的-189,051,015.53元下降7.35%。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下滑幅度相对净利润的变动较小,说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经营状况相对稳定,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相对有限。
基本每股收益与扣非每股收益:均为负值且下降
基本每股收益为-0.68元/股,较上年同期的-0.6元下降13.3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73元/股,同样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公司净利润的亏损及亏损扩大的情况相一致,反映了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面临的困境,对股东的回报水平较低。
费用分析
销售费用:略有下降
2024年销售费用为23,366,129.97元,较上年的25,050,110.22元下降了6.72%。销售费用的降低可能得益于公司销售策略的优化或费用管控的加强,但具体原因还需结合公司的销售活动进一步分析。
年份
销售费用(元)
同比变化
2024年
23,366,129.97
-6.72%
2023年
25,050,110.22
-
管理费用:基本持平
管理费用为62,022,556.49元,与上年的62,384,367.26元相比,仅下降0.58%,基本保持稳定。这表明公司在管理运营方面的成本支出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幅波动。
年份
管理费用(元)
同比变化
2024年
62,022,556.49
-0.58%
2023年
62,384,367.26
-
财务费用:有所上升
财务费用为27,396,606.53元,较上年的25,760,382.78元增长了6.35%。财务费用的增加可能与公司的债务规模、融资成本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关注公司的债务结构和融资活动。
年份
财务费用(元)
同比变化
2024年
27,396,606.53
6.35%
2023年
25,760,382.78
-
研发费用:投入加大
研发费用为33,896,744.01元,较上年的29,444,082.89元增长15.12%。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主要是由于研发项目的增加。这显示出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积极投入资源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但短期内可能对利润产生一定压力。从长期来看,若研发成果能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年份
研发费用(元)
同比变化
2024年
33,896,744.01
15.12%
2023年
29,444,082.89
-
研发情况分析
研发人员情况:数量与占比双升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121人增加到2024年的147人,增长了21.49%;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从11.39%提升至14.00%。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研发人员数量也有所增加,其中本科从65人增加到80人,硕士从11人增加到13人。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40岁以上人员增长明显,从20人增加到36人。这一系列变化表明公司在不断充实研发队伍,提升研发实力,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人力保障。
年份
研发人员数量(人)
研发人员数量占比
本科人数
硕士人数
40岁以上人数
2024年
147
14.00%
80
13
36
2023年
121
11.39%
65
11
20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024年37,975,654.02元、2023年34,609,841.55元、2022年40,413,205.17元。2024年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为10.74%,较上年的14.93%有所下降,占当期净利润的比重为-2.15%。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体现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致力于通过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但资本化比例的下降可能意味着部分研发项目的成果转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年份
研发投入金额(元)
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入比例
资本化研发支出占当期净利润比重
2024年
37,975,654.02
10.74%
-2.15%
2023年
34,609,841.55
14.93%
-3.06%
2022年
40,413,205.17
22.51%
-5.27%
现金流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02,692.45元,而上一年度为-46,813,167.65元,同比增长111.33%。这主要是由于销售额增加导致销售收到的现金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改善表明公司经营活动的造血能力有所增强,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年份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同比变化
2024年
5,302,692.45
111.33%
2023年
-46,813,167.6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出减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45,952.82元,较上年的-26,372,240.07元增加了63.04%,主要是本期减少了资本性支出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的减少,可能意味着公司在投资策略上更加谨慎,注重资金的合理配置。
年份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同比变化
2024年
-9,745,952.82
63.04%
2023年
-26,372,240.0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9,444.25元,上年为87,669,424.99元,同比下降100.90%。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反映了公司在融资和资金分配方面的调整,可能与公司的资金需求、融资渠道以及偿债安排等因素有关。
年份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同比变化
2024年
-789,444.25
-100.90%
2023年
87,669,424.99
-
风险因素分析
宏观市场风险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加大。若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加剧,居民可支配收入、购买力及购买意愿将受到影响,对全球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行业造成全面冲击,进而影响公司业绩。公司虽表示将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加快研发创新,拓展业务领域,但宏观市场风险仍对公司未来发展构成挑战。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公司依靠国内领先技术生产高附加值元器件产品,但技术研发方向若与行业潮流或市场需求偏差,或滞后于发展变化,将面临产品、技术被替代风险。同时,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研发前期投入大,若销售数量未达预期,将面临投资损失,影响盈利水平。此外,行业发展前景好,可能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加剧竞争程度。
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主要产品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是电子信息化产业核心元器件,受行业竞争和市场供需影响,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若公司不能有效降低成本,抵消价格下降影响,毛利率可能下滑,影响经营业绩。
管理风险
子公司业务规模扩大、产品种类增多,对公司整体经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若公司管理水平不能与业务成长和规模扩张匹配,可能影响战略规划落地和经营管理目标达成,使公司面临管理风险。
汇率风险
汇率波动会影响公司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尽管公司表示将持续监控外币交易和资产负债规模,签署远期外汇合约或货币互换合约规避风险,但汇率波动仍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
应收账款收回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较大,随着客户结构及账龄结构改变,若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过大,可能降低资金周转速度与运营效率,存在流动性风险。若期后应收账款回款情况欠佳,将给公司带来资金压力,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存货周转缓慢风险
公司期末存货余额虽较期初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存货周转缓慢可能占用大量资金,增加仓储成本和存货跌价风险,对公司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管理层报酬情况
董事长赵积清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96万元,总经理邢越为85万元,副总经理韩巧云为85万元,财务总监邓又强为54万元。公司董监高的薪酬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奖金组成,依据公司所处行业及地区薪酬水平,并结合公司净利润指标与个人绩效完成情况制定。
总体而言,惠伦晶体在2024年虽营业收入实现增长,但净利润亏损扩大,面临市场竞争、产品价格波动等诸多风险。公司需充分利用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管理与运营,以应对当前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公司在风险应对措施上的执行效果及业绩改善情况。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