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网
在数字化浪潮的当下,南威软件集团以“AI+数据”双轮驱动的创新实践,为数字政府建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勾勒出全新图景。4月29日,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办、南威软件集团承办、福建省软件行业协会协办的“人工智能推动新一代数字政府转型”主题会议在福州举行。期间,南威软件集团多位核心业务负责人围绕数字政府智能化跃迁、企业管理范式升级、政企服务生态重构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畅谈如何以技术突破与场景创新赋能数字政府建设。
嘉宾:南威软件集团政府事业部总经理陈静
观点:数字政府正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跨越
问:人工智能时代,对数字政府建设的架构带来什么改变?
陈静: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正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从“流程信息化”向“智能生态化”跃迁。以“AI+数据”为核心的智能体生态正在重构数字政府的治理模式,推动政府服务模式、协同逻辑、决策机制的全局性变革。
从建设架构上,传统的“烟囱式”系统正被动态智能体协同网络取代,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意图使能、模型使能、知识使能”构建“基础模型服务+行业知识库”的新范式,通过Agents改变传统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网统管等业务应用;在服务模式上,政务服务从“人找服务”转为智能审批、无感办理。城市管理从“经验决策”转向“算法+知识的数智决策”。跨部门协同从分散管理实现“智能联动”。根本上实现从“人适应系统”到“系统适应人”的转变。
问:在数字政府智能化转型上,南威软件集团有哪些优势?
陈静:南威软件是人工智能与数据服务领先企业,作为深耕数字政府领域二十多年的上市企业,南威软件集团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智慧产业,成功构建了覆盖多场景的AI产品矩阵。包括通用DeepSeek智能体一体机、多模型智能体通用一体机、智启平台,推出高效办事、协同办公、公共安全等多个行业智能体产品,覆盖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网统管的多种解决方案,形成“硬件+平台+垂直应用”的全栈AI能力,既满足自主可控国产化需求,又能支持多语种国际市场需求。其中大模型一体机系列产品发布一个多月来已实现销售金额超1500万元,公司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市场拓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问:南威软件集团近期发布了多款大模型一体机,您觉得大模型一体机对助力数字政府智能化转型起到什么作用?
陈静:当下数字政府智能化转型发展,要重点考虑政府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应用快速构建、生成数据可用不出域、国产信创可控等因素,南威针对性发布通用DeepSeek智能体一体机、多模型智能体通用一体机等产品。具体体现在:
一是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一体机产品主要采用本地化部署方式,数据计算运行于本地,减少了数据外泄风险,尤其对于政府各部门上传的知识库数据、人工智能生成的数据,能够确保敏感信息始终留存于私域之内,切实保障其安全与隐私。
二是提供开箱即用智能体场景,提升服务能力。大模型一体机深度融合了算力、大模型和智能体,并预置了60余个智能体场景,包括政府各部门办公提效、知识问答、数据探查及行业业务等场景,实现“开箱即用”,快速便捷化的提升数字政府的服务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三是推动国产化自主可控。大模型一体机采用华为鲲鹏CPU和昇腾AI芯片,全面落实国货国用,实现全栈自主可控。
这些产品设计落地无疑是政府各部门开展人工智能智能化应用升级的最短路径。
嘉宾:南威软件集团人工智能企业事业部创新业务研发中心总经理王潇雯
观点:企业管理新智能引擎,驱动企业创新发展
问:现在要实现企业智能化跃迁,如何实现从ERP(企业资源计划)到EBC(企业业务能力)的范式转移?
王潇雯:当前,企业当前已进入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深度演进的阶段,智能体技术的成熟正在重塑企业业务管理模式。从ERP(企业资源计划)向EBC(企业业务能力)的跃迁,本质上是企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重构业务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具体来看,范式转移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三方面:在价值维度上,传统ERP以资源管理为中心,而EBC以业务能力建设为核心,企业需要围绕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重塑业务链路和能力体系;在技术维度上,须以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中台为支撑,构建敏捷、智能、开放的技术体系,打破“烟囱式”应用,实现数据和能力的实时联动;在组织维度上,从科层式、部门制管理走向以业务能力单元(BUC)为核心的敏捷组织架构。
问:在当前智能化浪潮中,您认为企业管理智能化的核心是什么?
王潇雯:企业管理智能化的核心,不只是技术工具的引入,更是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的系统性重构。智能化要以数据为燃料,以AI为引擎,以决策为驱动目标,最终实现“以人为本、以智能赋能”的转型升级。未来,能够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与管理实践的企业,更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据先机。
问:在打造企业智能管理引擎方面,南威软件集团采取了哪些创新做法?
王潇雯:我们聚焦数字孪生、AI大模型、流程智能(IPA)、新型知识服务等前沿领域,构建了以智能决策、智能协同和智能运营为核心的新一代企业管理平台。
以“数据资产化、决策智能化、流程自动化”为抓手,打通企业内部“数据孤岛”,并通过自主研发和生态协作,加速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智能驱动转型,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与持续创新。
我们打造的企业AI助手通过MCP新型技术已实现与主流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跨端的数据连通以及跨端的服务连通,通过MCP对接的知识和服务直接应用于智能体,让智能体更加具有自主决策意识,目前我们的企业AI助手针对企业八类角色预置了200+智能体,赋能企业数字员工,并形成可复制的解决方案。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多家国央企,助力企业构建“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新型管理模式。
在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我们要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知识,构建知识即刻服务,将智能体技术与组织变革、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智能驱动”的质变。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智能体技术生态,重点突破跨系统数据融合、智能决策优化等关键技术。
嘉宾:南威软件集团太极数智总经理周海涛
观点:人工智能与数据融合,构建阳光高效精准企业服务体系
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如何促进营商环境改善?
周海涛:营商环境是企业生长的土壤,企业服务平台作为“松土施肥”工具,可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政策环境优化。通过政策数字化建模、智能推演功能,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利用“免申即享”“秒批秒兑”等智能场景,简化申报流程,确保政策高效落地,增强企业获得感。
二是投融资环境升级。搭建融资撮合平台,精准匹配企业与金融机构需求,降低融资门槛;通过信用数据共享,助力金融机构风控评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三是公共服务提效。建立“诉求直达”通道,快速响应企业需求;整合跨部门服务资源,实现“一网通办”,减少企业办事成本。
问:AI与数据要素如何推进阳光高效的企业服务?
周海涛:AI与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让企业服务从“人找政策”转向“政策找人”,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赋能”。
在技术赋能方面,AI驱动智能客服全天候响应,材料预审自动纠错,减少人工干预,让服务更智能;数据共享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一表多用、一证通办”,压缩审批周期超50%,让审批更高效;整合政务数据与外部舆情,构建企业立体画像,动态预警风险,定向推送政策,让监管更精准。
在数据协同方面,通过数据留痕、流程透明,杜绝“暗箱操作”,让数据阳光化;基于企业画像匹配个性化服务(如融资方案、产业链对接),让服务精准化;政企数据融合驱动产业趋势分析,辅助政府科学决策,让协同生态化。
问:如何实现政企数据资产化与价值流通?
周海涛:通过数据要素的资产化、服务化、生态化,实现从“资源沉淀”到“价值创造”的跃升,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分为三步走路径:
一是数据资产化。整合政务数据(税务、社保等)与平台运营数据(企业行为、需求),经清洗脱敏形成标准化资产池;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完成数据确权,明确使用边界与收益分配规则。
二是服务创新。对内开发智能工具,如政策匹配引擎、经营风险预警系统,赋能企业降本增效;对外经授权后向金融机构、产业链共享脱敏数据(如行业信用报告),助力风险评估与资源对接。
三是生态共建。建立“负面清单+分级授权”机制,确保数据流通合规安全;探索数据交易分润模式(如按调用量付费),激励多方参与;推动数据反哺产业(如生成区域经济白皮书),形成“数据-服务-产业”闭环。(谢星宇高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