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对话|南威软件集团:AI赋能产业新质生产力

转自:人民网

4月29日,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办、南威软件集团承办、福建省软件行业协会协办的“人工智能推动新一代数字政府转型”主题会议在福州举行。期间,南威软件集团多位核心业务负责人围绕“AI+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展开思想碰撞,解码AI技术如何赋能行业变革。

嘉宾:茶寿国际运营总监白鸽

观点:构建大健康×智能体生态全业态协同网络与个性化服务矩阵

问:当前大健康与智能体融合发展趋势如何?这一趋势又将如何重塑未来医疗健康行业格局?

白鸽:当前,大健康产业与智能体生态融合发展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人工智能技术在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环节的应用愈发广泛。从基础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到AI健康咨询,再到精准的疾病预测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智能体成为每个人的专属健康管家。

大健康与智能体融合发展趋势将深刻改变未来医疗健康行业的格局。智能体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使偏远地区患者也能享受专家远程会诊和诊断服务,同时,智能体分析患者数据,匹配最合适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问:今年,我国将体重管理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正式开启“体重管理年”。应用AI+大健康,如何实现精准管理?

白鸽:我们和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了“北大医学-南威软件大健康联合实验室”,将专家的学科智慧与AI技术深度融合。通过联合实验室转化的肥胖预测模型,实现对肥胖的早期筛查、精准预测和长期管理。

运动是体重管理最经济有效的体重管理措施,通过智能体可以为不同特点人群的肥胖防控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干预方案,帮助更多人从被动健康向主动健康的转变。

嘉宾:南信信息总经理陈茂华

观点:让大模型成为检察官办案的“第二大脑”

问:大模型与检察院行业的融合,目前处于怎样的阶段?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陈茂华:当前大模型与检察院行业的融合正逐步深化,处于从初步探索到实践应用的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检察办案,推动案件管理模式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通过加强法律知识智能检索、案件要点自动归集、量刑建议精准生成等辅助办案功能,为检察官的判断夯实事实基础。

二是法律监督,通过大模型自主学习海量法律法规、典型案例以及全国优质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可智能提取监督要素,构建动态更新的监督规则库,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三是检务管理,通过建立知识库、搭建工具箱、打造调度台等方式,提升检务管理效率和科学性。

四是公众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公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法律问题,提高法律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

问:大模型产品在检察办案领域有哪些优势?

陈茂华:我们的“獬豸智阅”大模型在检察办案领域具有多方面优势。

首先在应用上以专业性深度扎根于检察办案业务核心,是懂办案、会办案的智能搭档。从线索受理的敏锐洞察,到调查取证的精准支持,再到审查起诉的严谨把控,全面覆盖每一个关键办案场景,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办案专家,全程辅助办案。

其次在技术性能上不断优化,能够更精准地理解法律文本语义、更高效地处理案件数据,为检察官提供更有价值的辅助建议。产品还注重知识本地化与领域适配,针对检察业务的特点进行了专门的知识定制和模型训练,使其更贴合检察办案的实际需求。

此外,产品的安全可靠性高,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保障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的安全,符合检察行业的严格安全要求。

最后,产品还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与可集成性,能够与现有的检察业务系统进行无缝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工作,并可根据未来检察业务的发展需求进行功能扩展。

问:未来对于大模型在检察办案实践中有什么规划?

陈茂华:我们将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不断优化大模型的性能和功能,提高模型对复杂案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在检察办案中的辅助效果。深化与检察业务的融合,深入研究检察业务流程和需求,探索拓展更多实用的应用场景,如法律文书质量评估、检察监督案件线索挖掘等。与检察机关紧密合作,打造具有检察特色的大模型应用生态,共同探索创新应用模式,推动检察工作向智能化、现代化迈进,为司法公正和社会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嘉宾:万福信息总经理刘旭颖

观点:用AI将数据转化为水网智能决策的“发动机”

问:人工智能技术如何破解传统国家水网建设与管理的痛点?能否结合实践经验,分享具体场景的落地成效?

刘旭颖:传统水网建设与管理长期面临“经验依赖重、响应速度慢、风险预判难”三大痛点。过去水库调度依赖人工经验,洪涝预警依赖固定阈值,管网渗漏排查靠人工巡检,效率低、成本高。而AI技术的核心价值,正是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将“人脑经验”升级为“系统智能”。

问:构建国家现代化水网需要强大的数据底座支撑,南威软件在数据资产积累与治理中有哪些核心优势?

刘旭颖:数据是水网智能化的“血液”,而水网数据的难点在于多源异构、实时性强、专业门槛高。我们深耕行业,形成了三大优势。

一是全链条数据治理能力。从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视频监控、IoT传感器到业务系统日志,我们自研的VUE行业AloT智能引擎,可自动修复缺失数据、剔除噪声,数据可用率从60%提升至98%。

二是知识驱动建模。我们将200多项行业规则(如《防洪调度规程》)通过自研的DA-GPT引擎,注入AI大模型,构建了水网知识图谱,让算法既懂数据规律,又懂行业规则。

三是平台级实战经验。例如我们在西北某省级项目中,整合了5个地市、300多座水库的分散数据,搭建了水库矩阵管理平台‌。通过AI驱动的数据融合,提升了水雨情监测精准度‌,缩短了风险预警响应时效,为地方防汛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问:未来国家现代化水网建设中,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带来哪些变革?南威软件集团有哪些战略布局?

刘旭颖:未来的国家水网一定是“虚实共生、自主决策”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的融合,不仅能构建高精度的“孪生水网”,更能赋予水网自主感知、协同决策、动态优化的能力。我们正在对以下三方面重点投入:

一是行业专业模型深度研发。我们联合武汉大学、福州大学等院校,打造垂直行业的专业模型体系。例如,针对水库防汛调度推出的DA-GPT,融合气象预报、地理水文、工程调度等多领域知识,提升洪涝预演效率,压缩应急预案生成时间。

二是水智能体技术落地。我们正在基于强化学习和多智能体协同技术,开发可自主决策的“水智能体集群”。例如面对突发污染事件,可通过数字孪生模拟扩散路径,AI智能体自动生成处置方案,并联动无人机、水质自动站溯源取样,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三是生态协作网络构建。我们与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共建“智慧水网联合实验室”,推动技术攻关与人才共育。向行业共享20余个基础算法模型,推动AI技术从单点突破到全局赋能。(谢星宇陈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