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朝鲜新舰刚下水3天就“光速”试射,金正恩提要求:加速核武上舰。 朝鲜新型驱逐舰

朝鲜新舰刚下水3天就“光速”试射,金正恩提要求:加速核武上舰。 朝鲜新型驱逐舰“崔贤”号25日刚刚下水,28日就“光速”开启了试射,时间仅仅隔了3天。看来朝鲜新舰的质量十分过关,俄罗斯有忙是真帮。 朝鲜这次真的让全球海军界开了眼界,4 月 25 日刚下水的新型驱逐舰 “崔贤” 号,28 日就迫不及待地在南浦造船厂外海展开全武器系统试射,三天时间完成从下水到实战测试的跨越。   这速度连隔壁造船大国韩国都得在心里嘀咕一句:“你小子开挂了吧?”先说说这 “崔贤” 好的配置。   这艘被韩国媒体称为 “朝鲜版宙斯盾舰” 的 5000 吨级驱逐舰,在有限的舰体里塞进了 74 各垂直发射单元,包括 4 种不同尺寸的垂发系统。   前甲板的 32 单元 “短坑” 可能搭载中程防空导弹,12 单元 “长坑” 用来发射战略巡航导弹,舰尾 10 个超大型垂发装置则专门为战术弹道导弹预留。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试射的超音速巡航导弹,从外形看疑似采用乘波体设计,结合朝鲜此前公开的火星 - 8 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很可能具备 5 马赫以上的突防能力。   这艘舰还同时测试了电子干扰炮和烟幕发射系统,直接把 “主动攻击性防御体系” 的概念拉满。这进度快得离谱的背后,俄罗斯的影子若隐若现。   根据朝中社披露,“崔贤” 号从开工到下水仅用 400 多天,而韩国同吨位的 “世宗大王” 号驱逐舰从下水到服役花了一年半。这种 “中国速度” 般的造船效率,显然离不开外部技术支援。   俄朝 2024 年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明确允许军事技术合作,而朝鲜在俄乌冲突中向俄罗斯提供军火和兵力支援,换取的正是关键装备技术。   从 “崔贤” 号的相控阵雷达布局和垂发系统设计来看,与俄罗斯 22350 型护卫舰高度相似,甚至可能直接采用了俄制 “口径” 巡航导弹技术。   金正恩在试射现场的表态更是释放出强烈信号。他明确要求 “加速推进海军核武装化”,并强调新型驱逐舰要搭载超音速战略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等强化对陆打击能力的武器系统。   这里的关键词是战略巡航导弹,朝鲜的箭矢2 型巡航导弹射程可达 2000 公里,且已具备核搭载能力,而 “崔贤” 号的垂发系统完全能兼容这种导弹。   这意味着朝鲜正在打造一种全新的核威慑平台:通过驱逐舰的高机动性,将核武器部署到更靠近敌方海岸的位置,大幅缩短打击时间窗口。   这种核武上舰的战略意图,与朝鲜近年来追求的二次核打击能力高度契合。金正恩在下水仪式上特别提到,朝鲜海军的活动水域必须 “向远洋延伸”,而 “崔贤” 号的试射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落地。   朝鲜同时在推进核动力潜艇建造,试图形成 “水面舰艇 + 核潜艇” 的双核威慑体系。这种 “两条腿走路” 的策略,显然是为了突破美韩的海上封锁,确保在遭受首轮核打击后仍有反击能力。   不过,这艘看似 “武库舰” 的驱逐舰也存在明显短板。其相控阵雷达尺寸仅为美军 “宙斯盾舰” 的一半,实际探测距离和精度可能有限。   动力系统仍采用常规柴燃联合推进,续航力和航速无法与远洋舰队相比;更关键的是,朝鲜缺乏大型舰艇的维护保障体系,连配套的海军基地都在紧急建设中。   这些因素决定了 “崔贤” 号短期内难以形成真正的远洋作战能力,更多是作为政治象征和技术验证平台。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   韩国军方紧急召开高层会议,称朝鲜此举 “严重威胁半岛安全”,并加强了对朝监视;美国则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施压,要求对朝鲜实施新制裁,但中俄的反对使得相关决议难以通过。   最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的态度,虽然官方未直接提及技术援助,但俄防长绍伊古在 “崔贤” 号试射次日突然访问朝鲜,与金正恩讨论 “深化军事合作”,这种时间上的巧合绝非偶然。   对中国来说,朝鲜的核武上舰无疑增加了东北亚局势的复杂性。一方面,中国反对任何加剧地区紧张的行为;另一方面,也不希望美韩借此扩大军事存在。   正如运 - 20 在黎巴嫩的 “意外降落” 展示了中国在动荡地区的影响力,朝鲜的军事动作同样在试探大国博弈的边界。未来,如何平衡安全关切与稳定需求,将是中国外交面临的又一挑战。   信息来源: 朝鲜新型驱逐舰进行多项武器试验---央视军事   朝鲜新型驱逐舰进行多项武器试验,金正恩观摩试射---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