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有一天,鲁迅去理发,理发师看他衣着普通,就敷衍乱剃一下,完事后,鲁迅给他一大把钱

有一天,鲁迅去理发,理发师看他衣着普通,就敷衍乱剃一下,完事后,鲁迅给他一大把钱,理发师惊喜交加。第二次鲁迅又去理发,还是找那个理发师,他便悉心伺候,修剪一番,谁料结账时,鲁迅却只照价目表付了账,理发师问:“为什么?”

"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理发师脸上写满困惑。他不明白,为何上次这位衣着朴素的先生理完发后随手给了一大把钱,而这次却一分不多给。站在他面前的,正是当时在厦门大学任教的鲁迅先生。 鲁迅微微一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一句话,让理发师羞愧不已。 这是1926年的厦门,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教书。谁能想到,这位衣着简朴的大先生,会用这样巧妙的方式教育一个理发师?他不发脾气,不摆架子,而是用行动让对方明白什么是尊重与敬业。 在熟悉鲁迅的人眼中,这样的行为再寻常不过。有一次,鲁迅家中两个保姆不知何故发生了口角,吵闹不休。鲁迅受不了整天的争吵,竟因此病倒,晚上经常失眠。邻居家的俞芳小姑娘不解地问道:"大先生,你为什么不喝止她们?"鲁迅却微笑解释:"她们闹口角是因为彼此心里都有气,虽然可以暂时压下去,但心里那股'气'是压不下去的,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或两个人失眠,那么还不如让我一个人失眠算了。" 这就是鲁迅,一个懂得在生活中贯彻自己哲学的人。他表面上看似随性,实则处处有深意。就连他的饮食习惯也透露着这种特质。鲁迅很喜欢吃甜食,特别是柿饼,常常藏起来自己偷偷享用,舍不得给别人吃。只有在女士来做客时,才会"大方"地拿出来,因为他知道女士们胃口小,只能吃个一两片而已! 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有一次鲁迅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普通人可能会视此为荣耀,但实用主义的鲁迅却将它卖掉,买了一大串红辣椒。每当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截放进嘴里咀嚼,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周身发暖,睡意顿消,然后继续读书。 那是在一个下午,鲁迅踏入了厦门城内一家普通的理发店。他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看上去与平日在厦门大学授课时的形象大相径庭。理发师看到这位衣着简朴的客人,不禁在心中暗自轻视——这样的人,恐怕舍不得多花钱。 理发师敷衍了事,草草为鲁迅理了发。他的手法马虎,态度冷淡,全然没有用心服务的意思。鲁迅坐在理发椅上,通过镜子看着理发师的一举一动,却不发一言。理发完毕,理发师想着赶紧打发走这位看起来不怎么"值钱"的客人。 谁知,当鲁迅结账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钱放在柜台上,然后转身离去,头也不回。理发师愣住了,仔细一数,发现这笔钱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金额。他看着鲁迅离去的背影,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心想这真是遇到了一位不识钱的主顾。 一个多月后,鲁迅再次走进了这家理发店。理发师一眼就认出了这位"阔绰"的客人,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计,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先生又来了!请坐,请坐。" 这一次,理发师拿出了看家本领,对鲁迅嘘寒问暖,一边小心翼翼地修剪,一边不断询问:"这样可以吗?""要不要再修短一点?"整个过程中,他的脸上始终挂着谄媚的微笑,手法精湛,服务周到,与上次判若两人。 理发完毕,理发师搓着手,期待着又一次的"慷慨"酬劳。出乎他意料的是,鲁迅这次却从容不迫地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他,分毫不差,正好是理发的标准价格。 理发师困惑不解,忍不住问道:"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 鲁迅转过身,看着理发师的眼睛,平静地说:"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所以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理发师听了这话,脸上顿时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他终于明白,自己不仅被这位看似普通的客人教育了一课,而且这位客人绝非等闲之辈。 这样的处世智慧,与鲁迅在北平师范大学演讲时的机智如出一辙。当时,有人说他"卷土重来"是来"抢饭碗"的,鲁迅在演讲中风趣地回应:"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不仅化解了尴尬,更以幽默的方式回击了批评者。 鲁迅先生用这样的方式与周围的世界相处,不争不辩,却字字珠玑,令人深思。在这个看似简单的理发故事背后,藏着的是一位大师对生活的独特态度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