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有人抛开具体条件拿今天的生产效率来跟过去对比,这是精神错乱了。就拿肥料来说,七十

有人抛开具体条件拿今天的生产效率来跟过去对比,这是精神错乱了。就拿肥料来说,七十年代生产队是如何自制农家肥的?我就经历过。我们梧州地区是个山区,山上主要是生长松树为主,地表覆盖着厚厚的蕨草。到了冬天农闲季节到了,农闲其实人也闲不下来,这是全年最重要的积肥时间。农民们要把生产队的山轮流着铲草皮,今年铲这座山,明年铲另一座山。干活时几十个人排成队列,先从山脚开始,用锄头一锄一锄的把蕨草锄断,然后把蕨根连同泥皮一起锄起来。等锄够一定的量,最后把草皮泥聚成一大堆,中间多放蕨草杂木,上层多放草皮泥覆盖,聚成堆之后,点火,看到燃起来了,收工时间也到了,大家便收工回家。生产队的山毕竞是有限的,大概三年便要轮换一遍,这时候草还长得不够绵密,草根也不发达,也等不到它长好也要轮到了。由于生长周期不够长,草皮泥越来越少了。 烧好的草皮泥主要是含钾,光有钾还不够。农民们把草皮泥过筛,然后挑到一块平地。把从粪坑里挑来的粪水浇到草皮泥上,浅透之后再盖上茅草。待到来年春播后,秧苗长高了,一部分人挑粪水,一部分人挑草皮泥,先把粪水浇到秧地里,再撒上一层草皮泥。等到插秧前还要再撒一遍草皮泥浇一次粪水。由于粪水含有各种细菌,感染到手指丫处很容易生湿疹,又痛又痒,插秧的妇女可是吃尽了苦头。到了冬至把十几口鱼塘放干水,把鱼分给社员晒鱼干,等到塘泥半干的时候,要挑到晒地凉晒。凉晒干后,看牛员把牛粪挑到晒地,和塘塘泥混做一起,聚成堆让它发酵。发酵好后,要用牛踩碎,接着过筛,这也是一部分育秧的肥料。插秧前,看牛员要把牛屎撒到田里再用牛耘两遍田。生产队的看牛员特辛苦,打死我也不愿意干。插秧时再浇一遍氨水,便开始插秧了。后面便没有肥施了。现在种水稻的方式是,育秧用复合肥,一撒了事。插秧也是用复合肥,追肥也是用复合肥,省工省力又省时,干一天扺得上生产队干二十天了。种花生也是用草皮泥种的,先把地开成沟,撒上石灰,放一层草皮泥,下好花生种,再覆一层土。这是唯一的一次花生施肥,以后就是靠自然生长了,这和现在根本就没法比。现在种花生也是用复合肥。农民家有自留地,种红薯等也是用草皮泥做底肥。淋菜则用粪水,不过,由于一户起码养有一头猪,还有人拉的屎尿,鸡粪,私人的农家肥要比生产队的充足又有肥效。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同样是种粮食,自留地种的要比生气队的产量高的原因。生产队一共才养了十几头猪,没有人粪尿和鸡粪,主要是用牛粪,牛是吃草的,氮磷钾含量远低于人粪鸡粪猪粪。生产队时积肥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工和占用很长时间,造成农闲人不闲的现状。记得刚分田时,虽然有了化肥,种水稻已经不需要用塘泥草皮泥了,也不用人畜粪便了,但是,种花生仍有一段时间要用草皮泥。我是家中长子,大年初一,我被父母叫去山上锄草皮泥,看到弟弟和同龄人去乡政府看蓝球比赛,我只能怨自己生得太早了。作为早出生几年的长子,十四岁开始放寒暑假我便开始参加生产队艰苦的劳动,几个弟妹还在读书,一出校门已经是分田了,他们就没吃过我吃的苦。我早上巡过村道夹猪屎做肥料,他们就没干过这活。他们种田的时代,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化肥,生产队长达两个月的积肥时间,他们去一趟乡供销社化肥仓便用单车运回来了。生产队用肩挑一个多月的施肥时间,他们用几个小时便做到了。这不单是时间长短辛苦和轻松的区别,化肥的肥效也是农家肥的几十倍。生产队由于制造农家肥的数量有限,施肥都是杨白劳,辛苦费时而又收效甚微。到了复合肥的时代,氮磷钾三样混合,缓慢释放,肥效更持久,增产更明显,更省力省时。我的弟妹们就不会说我在生产队时是懒汉,他们知道他们要比我懒多了。即便是分田后,早上去小河挑水仍然是我,最重的活仍然是我干。过去的人勤,那是环境所迫,不勤连吃的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