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为什么古代的王朝基本都是三百年左右,没有能一直存续的呢? 熟悉历史的人往往会有一

为什么古代的王朝基本都是三百年左右,没有能一直存续的呢? 熟悉历史的人往往会有一个印象,古代的大一统王朝,基本都是三百年左右,一旦到了王朝末年,给人一种即便是开国的一代人穿越过来也难以挽救的感觉。 除了碰到时代巨变或者皇帝自己出现大问题的朝代,基本上就是汉朝、唐朝、明朝这几个既是大一统又存在三百年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主要在于土地划分的变化,以当时的生产力,对标已开发土地能养活的人口数量,便能够得知这一问题的答案。 一个朝代在建立的时候,往往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开国团队经过最后的战争统一天下,这时候的国家,人口往往是很少的,而土地是有剩余的,以至于每一个王朝建立之后,一旦经历一两个靠谱的皇帝,便出现一个盛世。 因为这时候人少地多,即便有功臣集团和世家大族进行土地兼并,但是远未到矛盾激化到百姓造反的地步。 而经历盛世之后的王朝,其人口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增长,本身已经到了人多地少甚至土地已经很难养活如此众多的人口的时候,加上承平日久土地兼并越发严重,一旦遇到天灾,便会出现大量的流民,随之而来的便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再之后就是群雄逐鹿直到最后的胜利者一统天下。 最典型的就是明朝,明朝刚建立的时候,明初人口大约5000万,王朝初立经过新的土地划分,加上战乱刚刚结束,很快就可以进入到一个休养生息的阶段,而到了崇祯年间,人口将近1.5亿,远超朱元璋时代,加上近三百年的土地兼并,士族豪绅的土地数量众多,而无地的农民遍布全国,于是遇到蝗灾水灾等灾害,揭竿而起便成了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唯一的出路,土地兼并引起的阶级矛盾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