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毛主席吃饭时觉得这菜有点过于咸了,于是便把这厨师叫到跟前问道:“你这厨师贵姓呢?”
“主席,我姓韩,是您的厨师阿富啊。”韩阿富在主席身边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主席这么问,他还是有些不理解,要论记忆力,主席是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我看不是,你以后得改姓咸了。”主席嚼着菜,幽默地说,韩阿富挠了挠头,才知道是自己炒的菜太咸了。
主席虽然是大领导,但却平易近人。
空闲的时候会和他们聊家常、开玩笑,而且还对下属的生活非常关心,比如家里有什么困难,心里有什么想法,不要着凉了,天太热的时候要注意避暑等。
完全没有领导的架子,就跟家人一样,让人感觉很温暖。
主席对吃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是辣的,口味重一些都行。他不像其他的大领导,喜欢吃山珍海味,喜欢崇洋吃西餐,他吃的都是最常见的家常便饭。
比如说红烧肉、叫花鸡、西湖醋鱼,还对泥鳅、猪下水、鸡爪等情有独钟。但是每一道菜都要辣,不然主席胃口就不是很好,那样会影响他的工作。
主席对每一个人的平等对待让韩阿富心里非常舒适,他很骄傲能成为主席的厨师,正是因为迈出了这一步,才让他在家乡“扬眉吐气”。
厨师在他们那就是伺候人吃饭的活计,比较低人一等,客人高兴了赏你几个钱,大家皆大欢喜。要是不满意了,不仅赖账,还找茬,对厨师百般羞辱。
通常,老板为了保全大局,从来不会得罪显贵,只会把无辜的厨师炒鱿鱼。韩阿富就是因为客人不满意,才和上一份工作无缘。
当他在大街上流浪时就在想,他是靠本事吃饭,为什么要被人瞧不起?他那么小心翼翼地工作,还是免不了被老板赶出去?
这样的日子每天都过的提心吊胆,他不想继续像个木偶一样得过且过,他要做自己的“老板”。
随着新中国的解放,他的“下人”身份也被抹去,他和妻子开了一家自己的饭馆,终于当家做主了。
韩阿富炒的菜不仅味道好,价格也非常实惠,得到了左邻右舍的好评。
也收获了很多回头客,这样的日子虽然累点,但每天都很开心。小店就这样一天天红火起来,韩阿富在当地也有了一定的名气,但依然只是个厨子,和国家人员相比,还是天壤之别。
韩阿富每天都很努力,很勤快,这和他的经历有关,他认为,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他现在这个饭馆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自他记事起,他就没有穿过新衣服,有时候连肚子都填不饱。为了能够有一技之长,父亲把他送到酒馆里当学徒,去饭店里跑堂。
他什么都干过,但是他不怕辛苦,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改变他命运的基石。他不仅干好自己的活,还利用休息时间和厨师们学切菜、配菜及炒菜,他的手艺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渐成熟。
所以才有了如今这个小饭馆,“韩阿富”这个名字也开始被大家熟知。也是在这里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曲琪玉。
曲琪玉是杭州市公安局的一名干部,偶然来韩阿富小店吃饭,觉得味道甚好,当时分属公安局产业的楼外楼缺少厨师,便邀请韩阿富加入。
韩阿富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虽然都是厨师,但却发生了质的改变,他现在是一名真正的国家干部了。
[下雨]1954年,在曲琪玉的引荐下,韩阿富到了中南海,给主席做饭。这对于韩阿富来说,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以前都是别人瞧不起他,他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只能忍气吞声。
可是现在他到了人人羡慕的中南海,还亲自见到了毛主席,光想想,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主席时,他在抓鱼,主席热情地问他在干什么,临走时还嘱咐他小心点,不要掉下河了。
主席这么高高在上的领导,竟然关心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可见主席是多么心系人民啊!
他给主席做的第一道菜西湖醋鱼,得到了称赞。自己做的菜竟然被主席打上“好吃”的标签,别提心里有多欢喜?
韩阿富就是普通群众的一员,但是却兢兢业业。他陪伴主席二十多年,不仅是服从命令,更主要的是主席尊重他,把他当家人。
他知道主席为了人民鞠躬尽瘁,他在后方怎能无动于衷?我们要像韩阿富学习,学习他的尽职,学习他的忠心。更要铭记伟人对我们的付出和贡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