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在日本境内广播了宣布了无条件投降的消息。
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在这一刻,终于结束了,国内奔相告走,欢呼声一片。
可还没过去一年,国民党就公然撕毁了与共产党的停战协议,发动了战争。
刚平息战乱没多久的中国,又一次打仗了。
1947年,国民党在山东连连吃了败仗,共产党的士气随之节节升高。
军事力量悬殊不已的两个对手,开始势均力敌。
士气高涨的共产党自然没有放过这个难得的好机会,战场上两个老对手似乎调换了位置,防守的共产党变成了主动出击,而经常出击的国民党却变成了被动防御。
到了1948年, 这时候,共产党就差一场胜仗彻底改变局势了。
2月20日,彭德怀带领的西北野战军开始向宜川发动了攻击,在第四天,2只纵队悄悄地包围了宜川城的东面、西面。
等到西北野战军正式包围宜川之后,城内的国民党才收到消息。
这时守着宜川城的是第24旅的旅长张汉初,城中只有两个团。
看着城下的共产党,张汉初赶紧给上司胡宗南发了紧急电报,电报上说共产党来宜川围城了。
胡宗南没有多想,他下令让刘戡带着4个旅前去支援。
刘戡看到电报内容,心想才两个纵队,我可是带了8个团过去,还不是把共产党打的满地跑。
于是,他带着大部队分别从黄陵、洛川两个地方出发了。
但这,恰好中了彭德怀的下怀。
等到刘戡的部队赶到瓦子街时,就受到了西北野战军的攻击。
此时的刘戡还满心以为共产党把包围宜川的一只纵队派来围阻他们,他认为压根就是在做无谓的斗争。
刘戡便下令部队继续前进,并在附近高地安营扎寨,打算第二天就与宜川城内的大军里应外合,围攻城外的西北野战军。
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刘戡坐在指挥营中,得意地想着,还派人时刻监视着宜川城的一举一动。
当时,2月的宜川城下起了大雪,天气一冷,士兵冻得浑身直哆嗦,为了加紧打完这场仗,刘戡并没有在高地上构筑防御工事,只简单地弄了一番就安营休息了。
就在他得意的时候,他不知道后方满是西北野战军。
在第二天,后方的西北野战军就趁着天朦朦亮的时候,攻打了刘戡的后方。
那是一只整编第90师的搜索连,第90师的中将师长叫严明,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师从黄埔军校。
等到严明发现时,已经晚了,整个第90师的搜索连已经被独1旅歼灭了。
严明赶紧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了刘戡,刘戡回过神来,开始抢占瓦子街。
一失误就要挨打,西北野战军早就趁着这个机会抢占了不少高地,抵挡了刘戡的多次反扑。
两军在瓦子街东面的高山上开启了最后一搏。
经过几天几夜的交战,在3月初,刘戡的败局已定。
第90师内部士气也开始下滑,甚至有的士兵心里有了放弃抵抗的想法。
无奈之下,刘戡让严明给上司胡宗南发电报,以表自己为了国民党,决定死战到底的决心。
严明找到了电话小兵,可电话根本拨不通,打了几天仗的严明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拿着枪指着电话小兵,愤怒地让电话小兵继续打。
为了震慑电话小兵,严明还朝着电话小兵身旁连开了两枪。
这下电话小兵的火气也上来了,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上司马上就要守不住瓦子街了。
他产生了一个异样的念头,直接拿起枪,朝着严明身上连开了数枪。
怎么办?怎么办?电话小兵看着倒地的尸体不知所措。
就在他慌张的时候,刘戡的部队输了。
西北野战军攻下了最后一处高地,刘戡也在指挥所内自杀身亡。
时至今日,共产党早就迎来了属于新中国的100诞辰,而宜川战役作为西北战场中一场漂亮又重要的战役,用了10天时间就歼灭了胡宗南手下2.9万多人。这不仅是西北战场上的首次捷报,也彻底改变了西北战场的局势。
宜川战役中彭德怀用的是“围点打援”,不管是在解放军战争中,还是在古代战场中,“围点打援”是经常使用的并发,最早出自于《孙子兵法》,这也足以证明学习兵法对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有着不小的帮助,从而找到取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