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896年,李鸿章在访问欧洲时,最感兴趣的主题之一是女性问题。从抵达圣德堡开始,

1896年,李鸿章在访问欧洲时,最感兴趣的主题之一是女性问题。从抵达圣德堡开始,他就开始认真研究西方世界女性的地位,并对不同国家的女性做了比较。

这一切,还要从1870年开始说起。

当时,天津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事件,曾国藩的处理结果没有平息民众的怒火,清政府转而让李鸿章去接手。

这是李鸿章第一次接手涉及外国的案子。

事件成功解决后,清政府似乎从中看到了这位晚清重臣凭借着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潜能。

朝中不少大臣一致认为李鸿章是最适合跟洋人打交道的。

于是,在1870年年末的时候,李鸿章成为第一位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这一当,就是28年。

李鸿章常常自傲于自己的外交能力,可他最终还是倒在了外交上。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到了这场战役上。

但北洋水师全面溃败,清政府派遣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谈判。

可谈判一直僵持不下。

在第五天下午时,一名日本青年朝着李鸿章走了过去,掏出了一把枪支,砰的一声枪响,子弹直接朝着李鸿章的脸庞飞奔而去。

李鸿章瞬间倒地,鲜血也染红了他的整张脸。

他躺在病床上,心想:这时机刚刚好。

聪明的李鸿章利用这次遇刺为突破口,把三亿两的赔偿一下子减去了两亿两。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署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尽管赔偿款少了,但李鸿章还是被迫下岗了,从直隶总督的位子上撤了下来,一直闲赋在家。

《马关条约》签署后没多久,李鸿章收到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邀请函。

这次的邀请不单单只是参加一个加冕仪式那样简单,沙俄更多的是想从清政府手里吃下中国东北地区。

沙俄为了让计划更顺利,还逼迫日本偿还了刚到手,还没捂热乎的辽东半岛。

李鸿章出行这次加冕仪式后,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俄密约》,旅顺被“租”给了沙俄。

沙俄逐渐露出了自己的野心。

西方列强看到沙俄的出手,纷纷下场,邀请李鸿章来访。

在出发前,他让人准备了一副棺材,对身边人说:“如果在出访时死去了,就把我的尸体带回中国,入土为安。”

就这样,李鸿章带着不惧生死的勇气前往西方各国。

在出访的众多国家中,英国是李鸿章待得最长的国家。

当时的英国是世界上工业革命发展最繁荣的国家,来到英国后,李鸿章常去的地区,除了英国的工厂,还是英国的工厂。

他对一切自己不懂的事情,都秉持着好奇的态度,甚至对媒体的采访,都习惯性提问。

有一次,有两位在英国报社工作的女记者去采访他,而他见到女记者的第一面,就开始询问女记者有没有结婚、今年多大了、一个月能拿到多少钱等等。

此时的李鸿章,像极了一个询问家长里短的老大爷。

其中一位美国女记者自然不甘示弱,当即反击,询问李鸿章哪个国家的女性最聪明、最漂亮。

李鸿章听到后笑了笑,对着这位美国女记者说道:“美国是一个有美丽且聪明女性的国家。”

这场“对话危机”顺其自然地被李鸿章化解了。

李鸿章在英国除了学习知识和接受采访外,他对芭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更多的不在于芭蕾舞演出如何精彩,他的关注度反而在芭蕾舞女演员们的脚上,每一次看到,他都觉得不符合国内三寸金莲的形象。

在离开英国后,李鸿章相继去了德国、荷兰、英国、美国等地,在德国还接受了西方先进的X光检测。

虽然在马关遇刺后,脸上的子弹成功取了下来,但还能透过照片看到子弹弹道痕迹。

这次全长9万里的走访西方列国活动,让李鸿章对西方的思想、科技、军事、医学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他准备对着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实行又一次变革。

可没等他开始,八国联军侵华了,甚至列出了十二项不平等条款。

李鸿章在这次谈判中,受到不少责难,多年的劳累,让李鸿章一下子病倒了。

1901年,这位清政府的外交官病逝。

这位以外交能力自傲的外交官,最终还是倒在了一纸不平等条约前夕,有人说他是卖国贼。总体来说,李鸿章有功也有过。

在清朝末年那个年代,李鸿章在这个腐朽王朝做的一系列救国行动,值得我们敬佩;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做出的选择,也值得我们反思,并以此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