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名人明星的孩子,含着金汤匙出生,吃喝不愁,钱是肯定有,但爱有没有,难说。毕竟不可

名人明星的孩子,含着金汤匙出生,吃喝不愁,钱是肯定有,但爱有没有,难说。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王诗龄。

大S家的这两个宝贝,就很难评价幸运或者不幸。母亲是如假包换的大明星,要流量有流量,要作品有作品;父亲是企业家,要故事有故事,要预制菜有预制菜。

但妈妈是恋爱脑,我行我素,人生理想是活成一朵绚丽的烟花。爱的时候很上头,不爱的时候很决绝。爸爸是表演型人格,随时发疯。

一个刚离婚就闪婚,一个前妻刚死就给孩子办生日会,都觉得自己对孩子好,但都没问问孩子愿不愿意。

但要说伤害性,那还是表演型人格更胜一筹。

他们狠起来,连自己都不爱。要的就是万众瞩目,即使被燃烧,依然要呆在舞台灯光的最耀眼处。

别说汪小菲这种表演型人格了,就算普通男性,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绝大多数父亲对孩子的爱都存疑。父母舔犊之情,一部分是因为血缘关系,更大一部分是因为付出。谁付出更多,谁就爱得更深。

仅怀孕的过程来说,父亲付出的是十秒钟的爽快,母亲付出的却是怀胎10月,与艰难的生产过程。

其实现在想想,大S家的两个孩子,特别像父母人生的背景板。或者说,是这两家人合演的一出舞台剧上的道具。从出生起,就活在公众的目光下,跟随两家人的剧情起起伏伏,公众对他们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们经常成为热搜主角,陌生的是,他们连一些童言童语都没机会在公众面前说。

11岁的汪希玥,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失去了母亲,换了生活的城市,再出现时,活在父亲喜气洋洋、岁月静好的朋友圈里。

以给她过生日为名,进行的这场夫妻恩爱秀,潜台词是我老婆真好,是世上最好的后妈。这个感觉,跟我看他的自传时的不适感形成了互文。当时他一直在写大S生孩子的九死一生,不知是我敏感还是怎样,看的时候一直觉得有背景音乐在循环:我老婆真好,为了给我生孩子,命都不要了。

在父亲的朋友圈里,汪希玥没资格悲伤,她必须快乐。

如果哪一天,汪小菲的朋友圈不再单方面输出爱,而是能有哪怕一句,女儿(儿子)想妈妈了,孩子不容易,大S也可以泉下瞑目,至少他开始懂得什么是爱了,可惜这一天可能永远不会来。

相反,说不定哪天他还会出一本书,讲自己如何力挽狂澜,如何慧眼识新妻,让丧母的孩子没有任何悲伤和过渡,就进入了莺歌燕舞的新生活。他不会觉得这是对孩子人性的压抑,也不会意识到有时候微笑比哭泣更残忍。

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咱北京爷们老牛叉了,你们做不到的,老子都可以。

在这场与牛叉有关的人生命题中,孩子依然是那个重要却沉默的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