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4月29日,欧空局突然通知中国商飞,表示中国C919飞机需要三至六年才能获得欧洲

4月29日,欧空局突然通知中国商飞,表示中国C919飞机需要三至六年才能获得欧洲认证。同时,欧盟方面宣布,计划对80种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这两件事一前一后,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冲着中国来的。   先说C919的认证问题。按道理说,C919已经在国内飞了两年多,累计载客超过50万人次,安全性早就经过市场检验。可欧空局突然改口说要延长认证时间,理由是“可靠性存疑”。   这话听听就算了,真实原因其实藏着利益博弈。空客作为欧洲航空业的支柱,正被C919抢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东南亚和非洲这些传统空客市场。2024年C919已经拿下巴西、马来西亚的订单,连新加坡航展都去亮过相,欧洲人坐不住了。欧空局这招明摆着是给空客争取时间,延缓中国大飞机出海的步伐。   再看欧盟加征关税。这次针对的80种商品里,高空作业设备首当其冲,税率最高达66.7%。为啥挑这个领域?因为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从2020年的29%飙升到2024年的41%,价格比欧洲本土产品低20%。法国企业豪洛特和玛尼托急得跳脚,欧盟就拿“不公平补贴”当幌子搞保护主义。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去年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今年又盯上机械装备,背后是欧洲制造业空心化的焦虑。他们担心中国在新能源、高端制造领域全面超车,只能用关税筑起高墙。   这两件事背后有个共同逻辑:欧洲在科技和贸易领域对华“战略自主”的口号越喊越响,但实际动作却越来越保守。C919认证拖后腿,是怕中国打破空客波音的垄断;加征关税,是怕中国产品冲击欧洲产业链。可他们忘了,中国市场早不是20年前的模样。2024年中欧贸易额7400亿欧元,中国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欧洲企业在华投资也逆势增长96.6%。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最终只会让欧洲自己陷入被动。   对中国来说,这波操作反而倒逼我们加速布局。C919虽然暂时拿不到欧洲认证,但已经拿到巴西、俄罗斯等国的适航证,东南亚市场也在稳步开拓。欧盟加征关税,中国企业可以转道亚非拉,通过第三国生产规避壁垒。更关键的是,中国正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市场足够消化产能,同时通过RCEP深化区域合作,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最有意思的是,欧洲这两招看似凶猛,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C919推迟认证,反而让更多国家看到中国航空工业的潜力,订单不降反升;加征关税后,欧洲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消费者要承担更高价格,最终伤害的还是欧洲自己。这就像下棋,欧洲棋手想通过“长考”打乱中国节奏,却没料到中国早已布下全局,稳扎稳打推进自己的战略。   说到底,中欧关系的本质是竞合。欧洲想遏制中国发展,却离不开中国市场;中国要突破技术封锁,也需要欧洲的经验。但历史告诉我们,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从来解决不了问题。C919的认证延迟和关税战,不过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小插曲。真正的大趋势,是中国在科技和贸易领域的崛起不可阻挡,而欧洲如果继续固步自封,只会在这场世纪博弈中越落越远。

评论列表

古月
古月 4
2025-05-01 15:56
一天天的
用户10xxx76
用户10xxx76 3
2025-05-01 17:38
这个时候,说明不结盟是对的,任何盟国,到时候都有可能背刺
用户17xxx78
用户17xxx78
2025-05-01 19:15
我们把美欧吓坏了,大势所趋,我们的飞机✈早晚飞遍全世界!
无影
无影
2025-05-01 19:20
我们也应搞一个中国适航认证来针对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