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不知道, 一查吓一跳, 一年前饶毅老师口才是相当的好,把协和王辰院士说得直挠头! 当时那场公开辩论被网友戏称为“学术圈舌战天花板”,饶毅用数据怼得王辰院士当场结巴,台下观众都跟着倒吸凉气。这事儿过去挺久了,现在回头琢磨,倒觉得比电视剧还精彩——两个医学界顶流当众掰手腕,这种场面放现在简直堪比熊猫直播。 可热闹归热闹,这种高能互怼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吗?饶毅那套机关枪式输出确实带劲,数据甩得跟手榴弹似的,但医学圈毕竟不是《奇葩说》。专家们搞研究讲究的是严谨论证,不是看谁语速快、金句多。就像有人说的,“吵架吵赢了不代表真理就在你兜里”,特别是面对新冠这种世界级难题,光靠嘴皮子利索能顶啥用? 有意思的是,现在社交媒体就爱拱火这种对抗性场面。你看那些短视频剪辑,专挑院士语塞的镜头反复播放,配上“降维打击”“大佬翻车”的标题,活生生把学术探讨整成了吃瓜现场。其实那天王辰院士后来掏出的防控方案,网上压根没人认真讨论——大伙光顾着转发饶毅的毒舌表情包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学术骂战”正在带偏公众认知。普通老百姓哪分得清实验数据和嘴炮输出的区别?看着穿白大褂的大佬们互撕,有些人干脆得出“专家都是骗子”的结论。去年某地防疫政策调整时,居然真有网友拿这场辩论当论据,说“院士自己都吵不明白,我们凭什么听专家的”——你看这事儿闹的。 倒不是说专家不能公开辩论,关键是得讲究方式方法。医学问题不像数学题有标准答案,更多时候是在灰色地带找最优解。要是都学着饶毅玩“快问快答”,怕不是要把科学讨论变成抬杠大赛。再说了,院士们又不是脱口秀演员,让人家既要搞科研又要练口才,这不是逼着爱因斯坦去说相声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