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在医院做行政的舅舅聊起董小姐,问他:“她家条件这么好,为啥还学医?”舅舅顿了顿说:“同样是学医,人家走的路和咱们不一样。”原来董小姐规培选在A医院,内科规培两年就能评副高,去B医院进修半年直接当副主任,轻轻松松拿行政编,往后副院长、院长的晋升路明明白白。 再看普通人——我表姐普通医学院毕业,在市医院当住院医五年,每天累到脚不沾地,规培时月薪才五六千,评副高得熬八年临床,还得写论文、搞科研;妈妈同事家孩子在三甲医院干七年才到主治医师,累到想辞职又没退路。对比董小姐的“火箭速度”,普通医生十年苦熬可能还在为职称打转,差距堪称天堑。 舅舅说的“路子不同”,说白了就是有人把医院当仕途跳板,有人却在临床一线拿命换患者生机。公立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地方,若权力通道被“特殊路径”垄断,只会寒了一线医生的心,也让患者对医疗公平产生怀疑。医疗行业需要真才实学的“技术流”,而非靠背景走捷径的“官老爷”。当“不同路子”成了常态,损害的不仅是行业公信力,更是千万患者的健康托付。你怎么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