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笑着问:“主席,你知道美国总统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毛主席来了兴趣,没说话,等下文。 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在这场开国将帅的授衔典礼上,一位特殊的将军没有在战场上领兵冲锋,也从未指挥过一场正面战斗,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就是李克农。 早在1949年末,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 此次访问情报安全则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 李克农在得知这一决定后,即刻赶赴中南海。 李克农以美国总统每日阅读情报摘要为例,间接提醒毛泽东在外交活动中要关注对手的情报意图。 在李克农的陪同下,毛泽东抵达中苏边境,随后进入苏联境内。 不出所料,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会谈中提出了情报合作的建议。 毛泽东回国后,将与苏联之间的情报协调工作交由李克农处理。 凭借其事先准备,李克农在谈判中占据主动。 然而,就在毛泽东出访期间,继戴笠之后掌控国民党特务系统的毛人凤,他调动东北潜伏特务,计划破坏毛泽东返程专列所经之地,试图在长春和哈尔滨制造爆炸事件。 同时,他还指令特务计兆祥潜伏在北京,并设立秘密电台,实时监听毛泽东行踪。 李克农在情报部门的支持下,迅速截获了敌方的相关行动信息,并成功瓦解了大部分刺杀计划。 但计兆祥潜伏在北京的电台仍未被发现。 通过排查外汇使用记录,他们发现一个名为计爱琳的女子频繁提取大额资金,此人实际身份为计采楠。 这一发现引发了李克农的高度警觉,因为她正是计兆祥的姐姐。 杨奇清在监控计兆祥住所时,又发现其家中电力消耗异常,表明其极可能在操作功率巨大的发报设备。 李克农制定了周密抓捕计划。 夜里,曹纯之亲自率队前往计兆祥住所,在毫无惊扰的情况下将其逮捕。 尽管计兆祥起初拒不交代,但曹纯之发现房间天花板上的《牡丹图》异常,随即下令拆除。 隐藏其后的果然是一部美制电台、数份密码文件及情报底稿。 案件侦破后,李克农立刻追问是否已通知东北战线以防毛人凤的其他部署。 得知安全措施已到位后,他才稍显安心。 随后,他安排曹纯之带他前往计兆祥住所。 李克农安排他使用原有方式向毛人凤发送电报。 电报清楚表明,由李克农亲自送上此讯。 然而,间谍活动并未停止。 1949年,一架飞机深夜降落在哈尔滨郊外的山地,两名神情紧张的男子迅速跳出机舱。 他们是潜入东北的国民党特务,由毛人凤亲自策划派遣。 然而,这场秘密行动还未展开,便被早已部署好的中共情报人员一举截获。 早在此前,李克农与曹纯之提前安排人手严密监控东北动向。 两名特务落网后,很快供出了详细情报,包括武器储藏地点、炸弹埋设区域以及行动计划的全貌。 李克农带病坚守,全面掌控保卫任务,从毛泽东出发前往苏联到返回中国,全程没有出现任何安全漏洞。 进入1950年,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 中朝联军与美韩军队交战。 到1951年,美国意识到无法通过武力压迫中朝,决定坐下来进行谈判。 这一时期,李克农哮喘反复发作,夜不能寐。 尽管如此,毛泽东依然决定由李克农负责此次停战谈判。 李克农提出谈判班子分工明确的策略,由乔冠华与柴成文出面参与现场交涉,自己则居于幕后掌控全局。 谈判初期气氛僵硬。 在一次长达132分钟的谈判中,中方代表坚决按照李克农的指示沉默应对,美方终于失去耐性,主动提出休会。 在接下来的第二轮谈判中,谈判刚宣布开始,便迅速宣布休会,前后仅持续25秒,美方代表一时不明所以。 经过长期博弈,停战谈判最终取得实质进展。 李克农虽未直接出席会议,却能确保中方在每一轮交涉中都占据主动。 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仪式上,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2年,李克农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追悼会规格极高,由周恩来亲自主持,罗瑞卿致悼词。 李克农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号院内。 李克农的去世在国内引发深切哀悼,而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却对这一消息异常振奋,甚至为此专门宣布放假三天。 参考文献;[1]秦正.无愧于“卓越”二字的隐蔽战线领导人李克农[J].党史博采,2024(1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