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国一艘失踪了75年的王牌潜艇,在东海453米深的海底,被中国海洋测量船发现,可是在确定身份后,美军对这艘苦苦寻找的功勋舰艇,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2019年,一艘失踪75年的美国王牌潜艇——灰鲸号,在东海453米深的海底被中国海洋测量船意外发现。这艘二战时期的功勋舰艇,曾让日本海军闻风丧胆,却在战争的尾声神秘消失。美军苦寻多年无果,如今终于找到它的下落,可确认身份后,他们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决定:不打捞! 灰鲸号是美国海军在二战中的明星潜艇,服役于1941年,属于Tambor级潜艇。它装备了当时顶尖的鱼雷系统和火炮,既能在水下悄无声息地侦察,又能在海面发动致命一击。数据显示,灰鲸号一共击沉了14艘日本战舰,总吨位高达63,835吨,在美国潜艇战绩榜上稳坐第20位,堪称“海底杀手”。 1942年,灰鲸号从缅因州出发,首次巡航就前往夏威夷。在萨ipan和Guam附近,它曾遭遇日本潜艇的追击。面对敌方鱼雷,指挥官约翰·安德森·摩尔中校沉着应对,不仅成功躲过攻击,还在接下来的四天里甩掉了敌人,展现了过人的指挥能力。 1943年10月,灰鲸号加入了“狼群”作战计划,跟其他潜艇一起围剿日本船队。在一次夜间行动中,它击沉了一艘9000吨的运输船,摩尔中校因此拿到了海军十字勋章。之后,它在南中国海和东海频频出击,战功赫赫,成为美军太平洋战场上的一把利刃。 灰鲸号的最后一战发生在1944年1月。从珍珠港出发,它前往东海执行任务,期间又击沉了多艘日本货船,摩尔中校因此第三次获颁海军十字勋章。可就在任务结束后,灰鲸号在返航途中突然失联,从此杳无音讯。 战后,日本海军的记录解开了部分谜团。1944年2月27日,一架日本舰载飞机发现浮出水面的灰鲸号,随即投下炸弹。潜艇在爆炸中被击沉,80名船员全部遇难。然而,由于翻译错误,美军误判了沉没坐标,战后多次搜寻都无功而返。灰鲸号就这样在海底沉睡了75年,成为一段未解的历史悬案。 2019年6月,中国海洋测量船在东海执行任务时,探测到海底一个异常信号。经过中美联合团队的勘探和验证,这片残骸被确认为灰鲸号。残骸的破损情况与日本的轰炸记录高度吻合,潜艇的身份终于水落石出。 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历史空白,也让人们重新关注这艘功勋舰艇的命运。可就在大家以为美军会大张旗鼓地把它带回家时,他们却抛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不打捞,也不允许任何人碰它。这是怎么回事? 美军给出的理由听起来挺接地气,但也让人五味杂陈。首先,灰鲸号的技术早就过时了。1940年代的潜艇设计,跟现在的军事科技比,完全是两个世界,打捞上来也没啥研究价值。其次,残骸在453米深的海底,已经非常脆弱,打捞难度大、成本高,搞不好就散架了,花钱不讨好。 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情感上的考虑。美军说,灰鲸号是80名船员的墓地,打捞可能会打扰他们的安宁,对家属来说是个打击。过去,美国也试过打捞其他沉没潜艇,但往往费尽心思,最后只捞上来一堆碎片,连遗体都安葬不了,反而让人更难受。所以,这次他们决定让灰鲸号留在海底,作为永久纪念。 这个决定公布后,不少船员家属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觉得,灰鲸号留在海底,既是战争的见证,也是对牺牲者的尊重。比起打捞上来支离破碎地展示,或者随便埋在某个墓地,海底或许是它最好的归宿。 美军还在冲绳附近海域设了纪念坐标,每年2月,珍珠港基地都会举行悼念仪式,缅怀灰鲸号和它的英雄们。这种方式虽然低调,但也挺有温度,让人觉得历史没被遗忘。 灰鲸号的故事,不只是战争的片段,更是对人性的一种思考。它从辉煌到沉没,再到被发现却选择留在海底,折射出战争的残酷和对牺牲者的敬畏。美军的决定,看似冷冰冰,却透着对生命的尊重。 当然,这事儿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不打捞可惜,毕竟是历史文物,能捞上来展示多好;也有人认为留在海底更合适,既省钱又保留了它的神秘感。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最终还是情感占了上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