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争,让中国再次看清了国际关系的真面目,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全世界百分之90的国家都选择的沉默,那些拿过中国大把好处的国家,也没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也好,这次我们也应该有所觉悟,那就是一切都应该按照规律办事,以后与任何国家的交往就是利益,不要去做冤大头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以为大家平时打交道,走动多了,关系就算铁了;你修路我给贷款,你缺电我建电厂,你疫情困难我派口罩派疫苗…… 结果真到了你需要他们表个态的时候,90%的国家一声不吭,连站在远处说句“希望和平解决”都吝啬。 这一刻,中国是真看清了:所谓“国际朋友”,大多是朋友不假,但前提是有利可图。 尤其一些拿过中国大量援助的国家,过去几年靠中国基建项目、贸易合作得了不少实惠,可是面对美国施压时,他们宁愿闭嘴,也不愿意哪怕象征性地支持一下中国立场。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国际关系里讲感情,那是自找麻烦。 人家根本不跟你讲这个,谁也不会因为你过去帮了他,就在关键时刻冒风险为你说话。 中国过去确实有点“冤大头”的意思,觉得大家是发展中国家,咱有点余力就拉一把;觉得有共同敌人,就应该团结一致;觉得咱以诚待人,别人也应该以诚相报。 但现实教育我们:国际社会不是讲义气的江湖,而是精打细算的市场。 你给了别人好处,如果没捆上合同、没写进协议,那人家拿完就走,绝不会心怀感恩。 所以,这场贸易战也算是把中国的心态敲打得更成熟了。 以后咱也该明白,感情归感情,利益归利益。该怎么算就怎么算,帮忙可以,但要谈条件;合作可以,但得互利共赢;谁想两头吃,那不行;谁一边拿好处一边捅刀子,那以后免谈。 其实,中国也不是现在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这些年推“一带一路”,就是为了用实实在在的项目带动互利发展。 我帮你修铁路,你给我资源支持,我来建电站,你保障市场准入,这才是清清楚楚的合作逻辑。 不是“送钱交朋友”,而是“办事换利益”。大家都能看到好处,合作才走得长远。 而且,中国现在也更强调自己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你不是要封我芯片?那我自己干;你封我高端制造?我自己搞国产替代。 这一打反倒打出了中国的自力更生精神,高科技不再指望谁施舍,自己啃下来才是正道。 中美“脱钩”说白了也逼着我们把命门握自己手里,不再被人卡脖子。 当然,话说回来,中国并不是要和全世界撕破脸,也不是搞对抗。 相反,我们一直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希望的是一个公平的世界,不是谁听谁的,而是彼此尊重、共同发展。 可这话得讲给愿意听的人听,不能总拿善意去喂白眼狼。 说到底,国际关系这事,不能靠“感情投资”。你给人家送温暖,他可能说你仁义;你不给了,他就说你冷血。 这种人,你一眼看穿,也就不再指望了。中国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全球布局自己的利益网络,谁愿意真心合作,欢迎;谁两面三刀,那也别怪我们翻脸不认人。 有的人还幻想,说中国应该更宽容一点,多争取朋友,忍一忍风头过了就好。 可现实哪有那么理想? 今天是贸易,明天可能是金融、能源、科技甚至军事。 你总不能每次都忍,每次都退吧?退得多了,别人只会觉得你软,不会觉得你大度。 所以说,这场贸易战打到现在,不光是经济的较量,更是认知的升级。 中国必须彻底改掉那种“给面子给到人家家门口”的老习惯,把资源用在刀刃上,把感情放在会回报的人身上。 国际交往不是慈善,是做买卖,该计较就得计较。 我们不会主动伤人,但也不再任人宰割;我们愿意合作,但不会白白送好处;我们相信共赢,但更相信实力。 因为这个世界,不是看你多善良,而是看你多强硬。越是在你强大的时候,朋友才越真;越是在你有底气的时候,别人才越愿意跟你谈平等。 中美贸易战也许还会继续,全球博弈也远未结束,但至少这一次,中国终于把“国际关系的真面目”看了个透。 吃一堑,长一智,下一步怎么走,我们心里已经有数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