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8年,特务去实验小学抓地下党杨文海,谁知刚到校门口,恰巧就碰上了杨文海。特

1938年,特务去实验小学抓地下党杨文海,谁知刚到校门口,恰巧就碰上了杨文海。特务赶紧拦住了他,杨文海以为自己完了,不料特务并没有对他下手,而是问,你认识侯振斋吗?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一支由省立实验小学组成的游行队伍,突然出现在银川的大街上。

游行队伍的学生们身着童子军服,手持红色的纸旗,纸旗上写着抗日的标语:“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开始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此次游行是由实验小学“西北青年救亡队”所发起,“西北青年救亡团”是“七七事变”后,由实验小学教务长杨文海联系老师涂春林,秘密组织一批学生,组成的以抗日救亡为目的的团体。

游行队伍一边喊着口号“唤醒同乡,共赴国难”,一边沿着王元大道向南走去,最后在西大街的交会点停下,队伍排成一个圆阵,一些老师和学生站在讲台上大声地宣传着抗日精神。

很快,十字路口就挤满了人。

在这条街的宣传工作结束后,游行队伍继续向前,在六条主要街道上进行了演说和宣传。

游行持续了7个多钟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侯振斋决定将“西北青年救国服务团”改为“少战团”。

当时“少战团”的消息还登上了新闻的头条,这场示威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一些人说,“抗日的第一枪在宁夏打响了。”

杨文海还打算在适当的时候,将团员送到前线去服务。

要真正上前线,为抗日服务,必须先达到公开的合法地位。而要取得公开的合法地位,首先就要经过马鸿逵的同意。

一日清晨,杨文海到小公馆打探马鸿逵的行踪,在得知马鸿逵在五姨太邹德一的住所后,立马率领十余名团员来到住所,请马鸿逵上书。

杨文海请求省里允许少战团到前线去,并将请愿书递给了马鸿逵,可是马鸿逵拒绝了。

马鸿逵满脑子只想着在宁夏当他的土皇帝,好好享受他荣华富贵的生活,他可不想当出头鸟,保不住脑袋都要玩丢了。

可杨文海并不死心,遭到马鸿逵的拒绝之后,就立马组织队员们在住所的大门口齐声唱着团歌,喊着口号。

马鸿逵没办法,只能让他的五姨太邹德一出面:“同学们,你们还年轻,应该好好读书,抗日不是你们应该考虑的事情。”

学生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反驳道:“我们宁夏的学生理应为了国家而扛起枪杆子,现在可不是学习的时候。

而且现在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都陷落了,国家再也没有和平的地方了,不赶走日本鬼子,我们还能去哪里学习呢?”

学生们的几句话就将邹德一说得哑口无言,只能关上门选择避而不见。

没过多久,住所的门再次打开,邹德一走了出来,无奈地说道:“行了行了,别喊了,主席同意你们这些少战团在我们的后援会里登记。”

一个月之后,“少战团”成功得到了批准,并更名为“宁夏青年服务队”。

不过,“宁夏青年服务队”的工作区域仅限于宁夏,这使得青年服务队的成员很失望,不过也算是得到了公开的、合法的位置,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之后的日子里,青年服务队积极地进行了抗日救亡的宣传,并深入各个小学,与银川的小学共同宣传抗日。

时间一长,杨文海开始觉得这不是办法,便想着如何带领青年服务队离开宁夏,前往前线从事战地工作。

与此同时,宁夏的政治氛围也在风起云涌。当时日本久攻不下,改变了方针,对国民党采取了政治诱降为主的方法,导致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大规模的决裂。

宁夏内部也出现了不少反动思想的统治者。

这些统治者觉得青年服务队的行为背后可能有共产党在主导,于是派宪兵队来到实验小学捉拿杨文海。

这一天,杨文海刚想出门买点东西,就看见了来势汹汹的宪兵队,杨文海以为自己就要交代在这了。

谁成想,宪兵队竟然直接无视了杨文海,径直往学校里走去,杨文海这才松了一口气。然而,就在杨文海刚想离开时,宪兵队又转过身来,拦住了杨文海。

此时的杨文海的心再一次被提到了嗓子眼,只见为首的宪兵队队长问道:“你认识侯振斋吗?知道侯振斋在哪里吗?”

杨文海听完此言,立马放下心来,说道:“侯老师还在学校里。”随后宪兵队就火急火燎地往学校里赶去。

但宪兵队将整个学校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侯振斋的踪迹,就连学校的老师也表示没有听过“侯振斋”这个名字。

原来,杨文海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侯振斋。在外面活动的时候,都是用“侯振斋”这个名字来活动,因此没有人知道“杨文海”这个名字。

经过此事之后,杨文海觉得此地不宜久留,立马就离开了宁夏,前往其他地方继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