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11万!又是白嫖?浙江一60岁大爷交16年社保,共计11万元,可当大爷兴高采烈办理退休时却被告知需要提供近三年的工资流水。大爷一听就懵了:“我是卖豆浆油条的小商贩,没有工作单位。”社保局却表示没有工资流水,就退不了休,16年社保白交了!大爷急得大哭,网友纷纷怒斥:大爷交钱的时候咋不要工资流水,凭啥收钱,这不明抢吗? "16年的社保11万分文不差啊,现在说无法办理退休,这钱拿不回来,可该怎么办啊!" 社保局大厅里,60岁的李大爷声嘶力竭地喊着,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他。李大爷两鬓斑白,眼角的皱纹里满是岁月的刻痕,此刻却像个无助的孩子站在窗口前。工作人员隔着玻璃,面无表情地重复着那句让他崩溃的话:"没有近三年工资流水,无法办理退休。" 这是李大爷第三次来社保局了。第一次他满怀期待,算好了日子,特意穿上那件深蓝色的外套,还带上了积攒16年的社保缴费单据。谁知迎接他的却是一纸冰冷的要求:提供近三年工资流水。 "工资流水?我自己做生意,从来没有在公司上过班,现在上哪里去给你弄工资流水?"李大爷一头雾水。 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回答如同一盆冷水浇下:"那么,这十六年的社保,恐怕是白交了。" 一时间,李大爷只觉天旋地转,整个人呆立在原地,像是被人从高处猛地推了下来。16年来的每一次缴费画面在脑海中闪过,那是他从早餐店微薄收入中挤出来的血汗钱,累计金额已经足足11万。 围观的人群议论纷纷,有人摇头叹息,有人愤愤不平,但没有人能真正帮到他。最终,还是警方来到现场,才将事情勉强平息下来。李大爷被一位民警搀扶着走出社保大厅,那佝偻的背影让人心疼。 如果能够回到16年前,李大爷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那时的他刚刚离开老家的小早餐店,背井离乡来到这座繁华的城市。家里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老家的生意每况愈下,实在是难以为继。他听说大城市的退休金更高,社保福利更好,便下定决心带着全家的希望远赴他乡。 李大爷从未想过,今天他会陷入这样的绝境。每个月拿出收入的近20%缴纳社保,本想给自己的晚年生活一个保障,不给子女添麻烦。可现在,那张冰冷的社保卡和厚厚的缴费单据,却变成了一沓废纸。 李大爷的命运转折发生在一通电话之后。那是一个下午,他正在早餐店里清点当天的收入。忽然,电话铃声响起,一家自称"社会保险代缴机构"的中介公司打来电话,开口就点明了他的痛处。 "李师傅,我们知道您是个体户,每个月自己缴纳社保压力不小吧?差不多要花掉收入的20%呢!"对方的声音亲切又专业,"我们可以帮您解决这个问题,只需支付一些中介费,就能让您享受和在职员工相同的五险福利,还能少缴一部分钱。" 这个提议对于每天早出晚归,靠卖豆浆油条维持生计的李大爷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这"五险"对他来说是晚年生活的全部保障。如果能够少花钱享受完整福利,何乐而不为? 于是,在中介的安排下,李大爷开始了他的"挂靠缴纳"之路。所谓挂靠,简单来说就是借用某家公司的名义,让自己看起来像是这家公司的员工,从而享受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社保的待遇。中介收取服务费后,帮他找了一家公司,办理了手续,开具了缴费单据。一切看起来合法有序。 16年间,李大爷每月按时缴纳社保费用,从不曾拖欠一分一厘。他在城市的早餐店生意越做越好,慢慢在当地也有了一些口碑。两个孩子先后完成学业,找到了体面的工作。他以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未来的退休生活有了保障。 李大爷不知道的是,社保政策在这16年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国家对挂靠单位缴纳社保的监管越来越严格,退休审核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当他拿着那本厚厚的社保记录,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时,命运给了他重重一击。 "要提供近三年的工资流水?"李大爷傻眼了,"我自己做生意,从来没有工资流水啊!" 社保局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回答:"按照现行规定,没有工资流水证明您确实在这家单位工作过,就无法办理退休手续。这十六年的社保,恐怕是白交了。" 一瞬间,李大爷感觉天塌地陷。那个曾经看似美好的承诺,如今变成了一场骗局。他试图联系当年的中介公司,电话早已无人接听;他找到当初挂靠的公司,对方却表示从未雇佣过他这个人。 11万元,对于一个靠卖早餐为生的老人来说,是一笔惊人的数目。那是他16年来从微薄收入中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血汗钱,是他对晚年生活的全部希望。如今,这笔钱却可能付诸东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