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86年夏,弋阳县的1位老农进京,来看望原副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一见面,老农迫

1986年夏,弋阳县的1位老农进京,来看望原副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一见面,老农迫切地询问:“首长,黄开湘团长是不是举枪自杀的?我代表弋阳父老求个真相。”杨副总长含泪答:“他不是自杀,死的太冤了。” 黄开湘,1901年出生在江西弋阳县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家里揭不开锅,他靠给人箍桶混口饭吃,手艺虽好,日子却苦。 1926年,方志敏回乡搞农民运动,黄开湘瞅准机会,以箍桶匠的身份当掩护,走村串户,帮着建了上百个秘密农协会。 那时候,他胆大心细,方志敏一眼看中这小伙子,拉他入了党。从此,黄开湘走上了革命路。 加入红军后,他从赣东北赤色警卫团团长干起,一步步升到红十军八十二团政委、红十一军二十师政委。他打仗不要命,手握大斧冲在前头,敌人都叫他“斧头将军”。 1935年,他调任红4团团长,跟杨成武搭档,成了长征路上的一把尖刀。飞夺泸定桥那会儿,他带着战士爬铁索,子弹擦着头皮飞,愣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攻克腊子口时,他摸黑带队爬悬崖,炸药包甩进敌碉堡,炸得山响,为红军北上撕开了一条口。 黄开湘不光会打仗,还管过红军总供给部。物资紧缺时,他亲自押粮,风雪里推独轮车,靴子磨破了也不吭声。战士们都说,这人硬气,靠得住。 可他这直脾气,也惹了麻烦。一次,共产国际来的顾问李德跑到供给部耍横,非要牛肉罐头,没牛肉就给几个鸡蛋,李德还不满意,张口就骂。 黄开湘赶到,二话不说,指着李德鼻子吼:“滚出去,别在这闹!”李德夹着尾巴走了,战士们背地里直拍手。这事虽痛快,却也埋下了隐患。 1935年冬,红军主力到了陕北,黄开湘跟杨成武开完团级干部会,双双病倒,得了伤寒。黄开湘烧得厉害,高烧不退,被送去卫生部治。 没几天,消息传来:他死了。杨成武拖着病体赶过去,只看到一块新土堆,木牌上写着黄开湘的名字。 卫生部说,他烧糊涂了,摸到枕头边的手枪,走火把自己崩了。可杨成武不信,一个连水都喝不了的人,哪有力气装子弹开枪?这说法站不住脚。 后来有人猜,李德跟他有仇,会不会动了啥手脚?但没证据,这话也只能私下嘀咕。黄开湘死得蹊跷,年纪轻轻就没了,留下太多疑问。 弋阳老乡听说后,心里都憋着火,总觉得英雄不该这么糊里糊涂走了。 时间过了半个多世纪,到了1986年夏天,弋阳县一位老农坐不住了。他代表乡亲们,跑去北京找杨成武,非要问个明白:“黄开湘团长真是自杀的吗?” 杨成武一听这话,眼泪止不住,说:“他不是自杀,死的太冤了。”这句回答,像一记重锤,砸在老农心上,也砸开了尘封的历史。 老农回去后,乡亲们在黄家村立了块碑,上头刻着“斧头将军”,每年清明,大家带上黄豆和花,去祭奠这位为革命流尽血汗的汉子。 黄开湘的事迹在村里传开了。他打仗不要命,后勤不惜力,得罪李德也不低头,这人骨头硬得很。可他咋死的,真相到底是啥? 杨成武的话让人信,可具体咋回事,他没细说。有人怀疑是伤寒要了他的命,有人觉得李德那号人脱不了干系,但没实锤,谁也不敢乱下结论。 不管咋说,黄开湘这辈子值了。他从箍桶匠走到红军团长,没啥文化,却凭着一股子硬气和忠心,为革命豁出命。 他打仗冲在前,干活不喊累,跟李德硬刚也不怕,这种人,搁哪都是条汉子。老农千里进京,杨成武泪水涟涟,都说明他没白活。 他的故事,不光是弋阳人的骄傲,也是那段苦日子里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