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俄军总参谋长盛赞朝军英勇,领土解放后,1.2万名朝军去向成谜 瓦列里·格拉西莫夫

俄军总参谋长盛赞朝军英勇,领土解放后,1.2万名朝军去向成谜 瓦列里·格拉西莫夫,1955年生在苏联喀山,从小就泡在军事氛围里。 1971年进苏沃洛夫军事学校,后来又读了坦克指挥学校和装甲部队学院,一路到总参谋部军事学院,学的全是硬核军事指挥。 他1976年入伍,从坦克排长干起,慢慢爬到团长、副师长,一步步扎实。1997年当上少将,后来管过北高加索军区,处理过车臣冲突。 2012年普京直接点他做总参谋长,2023年又让他指挥俄乌冲突的大局。 这家伙不简单,打过车臣战争、叙利亚内战,还搞了个“混合战争”理论,把信息战和常规战掺一块儿,挺有影响力。 在俄乌冲突里,他带着俄军稳住阵脚,尤其库尔斯克这块儿,战果不错。国内不少人觉得他是战略高手,普京也信他。 虽然国际上制裁不断,他地位还是稳得很。这次夸朝军,估计不是随便说说,可能有更深的算盘。 2024年8月,乌克兰突然袭击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占了好几个村子,边境线一下子紧张起来。俄军赶紧反击,拉上1.2万名朝鲜士兵助阵。 这批朝军主要是特种部队,装备轻便,目标就是把丢的地盘抢回来。普列霍沃村是关键点,朝军在这儿拼得很猛,打得乌军不得不退。 俄方数据说,朝军伤亡不算多,只有两三个重伤的被俘,说明他们战斗意志很强。格拉西莫夫事后跟普京汇报时,特意点了朝军的表现,说他们“坚韧无畏”,功劳不小。 俄外交部也出来放话,说朝军的贡献得记在史书上。就连乌克兰那边都承认,朝军适应战场很快,战斗力不容小看。虽然语言不通偶尔闹点小乱子,但整体表现让俄方挺服气。 朝鲜派兵帮俄罗斯,不是随便玩玩。俄乌冲突拖到现在,俄罗斯边境压力不小,缺人手是个大问题。朝鲜这时候出手,1.2万人的规模不算小,摆明了是战略上的配合。 俄朝关系这些年越走越近,朝鲜缺资源,俄罗斯缺盟友,两边一拍即合。朝军过来打仗,既能练兵,又能捞点实际好处,比如俄罗斯可能给技术支持,像导弹系统或者能源物资。 从朝鲜角度看,这是个机会。他们的军队平时没啥实战经验,这次正好拿库尔斯克当练兵场,还能刷刷国际存在感。 金正恩跟普京通话时也说了,愿意继续合作,估计是尝到甜头了。俄罗斯这边呢,有了朝军帮忙,防线稳了不少,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仗打完了,1.2万朝军的去向成了大谜团。有人猜他们坐火车回朝鲜了,估计还得受表彰,毕竟打得不错。 也有消息说,他们没走,留在库尔斯克附近,跟俄军一块儿训练,学点无人机之类的新技术。俄罗斯和朝鲜官方都没吱声,这事儿就更显得扑朔迷离。 国际上挺关注这点。朝军要是回了国,可能就是短期支援,任务完成就撤。但要是留下了,那俄朝合作的深度就得重新掂量了。 毕竟1.2万人的部队不是小数目,留在俄罗斯意味着啥,傻子都能看出点苗头。可惜没啥硬证据,大家只能瞎猜。 这场仗不只是库尔斯克的事儿,俄朝联手背后是大战略。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盟友少得可怜,朝鲜正好趁机靠拢,两边各取所需。 朝军表现亮眼,俄罗斯估计会更重视这层关系,未来可能在军事、技术上给朝鲜更多支持。朝鲜呢,军队实战能力上去了,国际地位也能抬一抬。 这对东亚局势影响不小。日本、韩国肯定得盯着,怕俄朝抱团太紧。美国那边也不会坐视不管,估计得调整策略。 俄朝要是真在军事上深度绑定,地区平衡可能会变味儿。库尔斯克这仗,表面是领土争夺,实际上是两国关系的一次大考。 朝军这次确实让人刮目相看。1.2万人的部队,装备不咋先进,却能在现代战争里站住脚,靠的就是纪律和拼劲。 俄方从上到下都夸他们,说明战斗力真不是吹的。不过语言不通、配合不熟的问题也暴露出来,说明还有进步空间。 国际社会对朝军的看法两极化。有人觉得他们能打,是个威胁;也有人说这是朝鲜在借机秀肌肉,实际能力还得看后续。 无论咋说,库尔斯克这仗让朝鲜军队的名声响了不少,未来动向更值得关注。 俄朝合作加深,世界格局肯定有点震动。俄罗斯在欧洲被孤立,朝军这时候站出来帮忙,等于给俄方打了一针强心剂。 朝鲜借机提升军力,还能从俄罗斯那儿换点资源,算是一笔划算买卖。两国要是继续这么走下去,东亚和欧洲的博弈可能会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