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4+4试点班的名单已经全网传遍,网友挨个扒得不亦乐乎,但是,未被公示的金山木同学更让人没想到。 这位神秘的金同学虽然不在公示名单里,却顺利入职协和神经外科,有资料显示,他当年通过自主招生和北大地学营拿了加分,才进入北大冷门的地质系。 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看。金山木当年高考622分,离北大录取线还差38分,硬是靠北大地学营的58分加分“卡位”挤进地质系。普通考生还在熬夜刷题,人家已经在地质标本里挑出了“医学敲门砖”——2019年南阿尔卑斯山地质考察回来,他甩开地质锤跨进手术室,摇身变成协和神经外科的“天选之子”。 最魔幻的剧情在2024年上演。一篇总页数41页、正文仅12行的博士论文,愣是让他戴上协和临床医学博士后的桂冠。医学博士论文平均厚度堪比《新华字典》,这位“地质神医”的研究成果,连《小学生作文集》的篇幅都够不上。网友戏称:“协和这是给特权阶层发‘医学速通券’呢?” 课程表更是让人惊掉下巴。从解剖学、病理学到临床实践,普通医学生需要五年浸泡的硬核课程,在他这里统统被“面试光环”一键跳过。有医学生自嘲:“我们挑灯夜战学解剖,不如人家有个当超声介入专家的爷爷”。更离谱的是,他的博士导师是骨科院士,研究的却是神经肿瘤课题,这种“跨学科”操作,普通学生连想都不敢想。 协和4+4项目的双标玩得飞起。官网公示的录取名单查无此人,转头却在《协和神经肿瘤周刊》里变身“2020级试点班成员”,隔年又改头换面成“临床医学博士后”。这种“薛定谔的学籍”,把招生规则撕成了草稿纸。要说没猫腻,知网里他那篇下载68次、引用0次的论文都不同意。 家庭背景才是这出魔幻剧的编剧。母亲是教育部马原组成员,爷爷是协和校友兼超声介入专家,舅舅在三甲医院当领导。从北大自主招生到协和面试录取,这条“医学快车道”早被家族资源铺成了柏油路。普通学生挤破头抢不到的规培名额,人家喝着咖啡刷着微信就搞定了。 医疗系统的“学阀门阀”算是被金山木们玩明白了。他们用最短的论文、最离谱的跨专业路径,把寒门学子十几年的苦读踩进泥里。协和嘴上喊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实际上成了权贵子女的“镀金乐园”。要我说,与其整天删网页改公示,不如把录取标准晒在太阳底下——到底是选人才还是选爹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