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皮定均将军莅临少林寺参观,刚踏入大雄宝殿的门槛,只听"咔嚓"一声,大门便被紧紧锁住。他怒目而视老和尚,瞬间察觉到了异样。 1944年那会儿,中原乱得跟炒豆儿似的,军阀和日本鬼子掐得不可开交,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乱世里头,英雄多得跟雨后春笋一样”。少林寺,这个老古董寺庙,1928年那场大火烧得它心疼,宝贝没了,日本鬼子一来,更是雪上加霜。可就算这样,少林寺里还藏着几十号武艺高强的和尚,手里攥着点儿家伙什儿,成了乱世里的一朵奇葩。 那天秋高气爽,少林寺那破墙头上都晒着太阳呢,皮定均将军和徐子荣俩人,轻装上阵,溜达进来了。接待的和尚素典一脸堆笑,领着他们就往乾隆爷当年踩过的地儿——上院客厅走。结果,刚迈进大雄宝殿那条线儿,“咔嚓”一声,大门给锁上了,跟演电影似的。皮定均将军那叫一个火大,眼珠子一瞪,跟俩灯泡儿似的,直勾勾盯着老和尚。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不对劲儿!院子里头的和尚,一个个拿着棍棒刀枪,脸绷得跟鼓皮一样,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面对这说来就来的场面,皮定均那是一点没慌。他轻轻放下茶杯,声音稳得像座山还响当当:“各位大佬听好了,现在咱们中国,谁才是真心为民族拼命?国民党那帮子兵,一吹就倒;小日本还跑到少林寺撒野,咱们少林寺能当看客吗?”这话在院子里回响,直接点明了少林寺在民族大事上的担子。徐子荣见缝插针,提起了少林寺以前被军阀祸害得那叫一个惨,那些被烧得只剩灰的历史宝贝,好像就在眼前。 主持僧祯绪一听动静,立马双手一合来了,表示全力支持八路军的抗日大业。刚才那紧张得能拧出水来的气氛,一下就没了。皮定均他们跟着主持僧,把千佛殿、碑林、塔林逛了个遍。壁画活灵活现,石碑刻着岁月,塔林高高大大,哪个地方都在讲少林寺的风风雨雨。主持僧还坦白说,俩月前有冒充八路军的坏蛋来过,所以之前才那么小心。 这么一来二去的深谈,少林寺对共产党那是刮目相看,慢慢就成了豫西抗日的大本营。有的和尚干脆脱下袈裟,直接上了革命战场,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佛门清净地也能成为革命的火热前线。就在那一刻,历史的轮子在少林寺的青砖地上悄悄滚过,朝着亮堂堂的未来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