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戏骨李立群在直播时吐槽道:“内地的机场真的建的太大了,特别是杭州机场,我都恨上它了,盖那么大,我拎着两个死重的行李箱走了一两公里,太累了,老年人可怎么办啊?机场不能比大,得比方便啊!” 李立群这番话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有很多网友都觉得,现在内地的一些机场修的太大了,几年的商铺的确是一应俱全,但想要从门口走到登机口真的太远了,如果不小心走错了路,可能的绕更远的路才能走到终点! 这事儿听着矫情,实际戳中了机场设计的死穴。杭州萧山机场T4航站楼最远端登机口到安检口直线距离1.8公里,相当于绕着故宫城墙走半圈。网友晒出运动手环数据:浦东机场转机暴走2万步,大兴机场找登机口微信步数刷爆排行榜。设计师们沉迷“大鹏展翅”造型,旅客们却被迫上演“铁人三项”。 别光盯着“世界级枢纽”的虚名。成都天府机场T1航站楼指廊长达1.2公里,国际转机得先入境再值机,活生生把转机流程拖成通关游戏。更绝的是商业布局——70%商铺挤在安检前,过检后连瓶水都买不到,合着设计师以为旅客都是修仙的?北京大兴机场倒是学了新加坡樟宜机场的混流设计,结果停车场导航系统错误率21%,找辆车比找登机口还费劲。 背后是设计理念的集体跑偏。某些地方领导把机场当政绩展览馆,跑道数量、航站楼面积成了KPI,压根不管旅客腿肚子打颤。广州白云机场T2航站楼刚投用就超负荷,设计师光惦记“亚洲最大单体航站楼”头衔,忘了算旅客步行极限。更魔幻的是商业逻辑——杭州机场商铺租金每平米比国贸还贵,卖烤鸭的比卖矿泉水的多,旅客拖着箱子穿越美食街,活像西天取经的唐僧进了盘丝洞。 人性化设计听着高大上,落实起来全是窟窿。北京大兴机场吹爆的“60米内必有卫生间”,真到春运高峰期,女厕所排队长得能绕指廊三圈。残障通道倒是修得漂亮,可电动轮椅充电桩十个坏了七个,盲道直通玻璃幕墙——这哪是便民设施,分明是闯关游戏隐藏关卡。 也不是没明白人。大兴机场搞的双层出发车道,把400米道边拓展成双层,车流分流效果堪比立交桥。成都双流机场偷偷学香港搞“迷你航站楼”,中转厅到登机口就五十步距离。可惜这类设计太少,更多机场还在比谁家指廊更长、穹顶更高,活生生把民航枢纽整成建筑奇观大赛。 解决方案其实就仨字:做减法。缩短旅客步行距离可以学阿姆斯特丹机场,600米指廊塞下80个登机口;商业布局抄作业都不会?深圳宝安机场把便利店直接怼在登机口旁边;智能设备更别搞半吊子,郑州新郑机场刷脸通关比大兴还利索。最该改的是设计评审机制——少请点建筑大师,多找几个拖着行李箱的老太太当顾问。 说到底,机场不是用来拍宣传片的。当七旬老人拎着行李在航站楼马拉松,当妈妈抱着孩子在1公里外找母婴室,那些“亚洲之最”“全球首创”的招牌,听着比登机广播还刺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