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个小女孩在河边抓泥鳅时,捡回一艘绿幽幽的小船摆件,只是,她没有料到,这艘小船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1957年,新中国在刚成立不久,国家政策还没有特别的成熟稳定,并且国家的发展还未得到大力的发展,于是当时的农民占比十分的大。在刚经历了战争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更是还没有完全的回归到正常的水平。
浙江龙泉的一个小村庄中的老李家也是农民大家庭的其中一员,他们仅仅是靠着每年种植的农物勉强维持生计。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而农民便是看天吃饭的,如果那一年老天的心情不好,给了人们惩罚,那么将会有大量的农民因为没有收成而无法维持生计甚至是死去。
所以在这样的贫苦家庭之下,各家的孩子都是十分的懂事。因为当时家庭的原因也导致他们无法前去学堂上学,男孩们只能在家中帮助父母耕种田地。女孩们也就在家里帮忙整理家务,也会结伴去山上采取一些野菜等。
而浙江龙泉这个地方自古以来便盛产一种叫石菖蒲的草药,女孩们的另一个工作便是上山顺便寻找这么草药,以便拿去卖钱为家里的生活出一份力。
那一天,老李的女儿小雨照常跟着同村的其他的女孩子一同上山去采草药。尽管小雨没有上过学,但是她那颗头脑却十分灵活聪明的。
于是她也明白,这一条路大家走了许多次,可是始终是没有发现任何草药的踪影的,于是小雨便想:与其总是一成不变的走这一条路,我不如更改一下路线,说不定去隔壁村的那条路上有呢。
就这样想着,小雨便跟大家伙打了一个招呼,自己便掉头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走去。因为她告诉了大家她的想法,但是农村的孩子都十分的老实,认为自己父母让自己走这条路那我便一定要听话走这条路。
就这样,小雨便一个人走在去隔壁村庄的路上。一路上的风景都十分的优美,因为这一条是未经开发并且之前极少有人走的一条路。
小雨走着走着便走了前往隔壁村庄必经的一条小河边,这一条小河是无论更换多少的路都会经过的。这一小河的河水十分的干净,从未被污染过。仿佛在这条小河中就可以看到小石潭记中描写的潭水那般澄澈见底,那般自由自在。
小雨走得有一些累了,而且这一路上也没有发现草药,于是她有一些失落,便走到小河旁边的石头边,想要休息一下。而那时孩子们的乐趣便是捉泥鳅,于是小雨便想要在河边玩一会儿。
就在她弯下腰鞠水之时,突然看到旁边的石缝里有一个绿色的东西,小雨觉得自己没有见过。于是小雨的好奇心便涌上了心头,她搬开石头,想要仔细看看是什么东西。
那是一艘绿色的小船,好似是用石头做的。小雨更加的好奇,于是便凑近了看,发现这艘小船十分的精致。
这个小船上边有船舱、夹板、栏杆,甚至还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船夫!小雨惊呆了,农村的孩子,甚至是大人,何时见过如此精美的东西啊!
小雨连忙捡起小船,急匆匆的跑回家去,想要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发现。
小雨的父母做完农活回来以后,小雨急忙拿出自己发现的小船给他们看,老李夫妻两也被这个物件的精致所震撼到,忙问小雨从哪里来的。
小雨见父母脸上有惊诧的神色,于是满脸骄傲的回答到是在河边捡到的。老李两人听此便放下了心,因为他们生害怕女儿是去什么地方拿的别人的东西。
渐渐的,这件事情被老李已加抛去脑后,只有小雨还一直将这个精美的物件带在身上,可见小雨对它的喜爱。
……
不久之后,村里来了几个城里的领导,自称是国家文物管理局的,他们到这里进行巡讲说现在全国正在搜集民间文物以及带回一些古文物,希望全村百姓能够配合。
老李也此处听他们的讲话,他们讲的越多,老李心里就越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应该交给他们。他想了许久才终于想起那艘绿色的船。
于是他急忙跑回家,找到小雨,让小雨将船给他,他去问问文物管理局的这个小船是否是文物,这样才能放下心来。
老李将小船放在专家们眼前时,他们也被惊了一下,因为这个小船实在是太精致了!于是他们便决定将这个小船带回去仔细研究研究,若不是文物便将还给老李一家。
不久之后,专家们前来答复:这艘小船确实是文物!它是文房用品中的砚滴,为砚台研磨的时候添水的东西,并且历史也较为久远,是宋末明初时期的文物。
并且小雨发现这个砚滴保存的十分的完好,材质是青瓷,还是龙泉窑制品,可谓是砚滴中的精品。
就这样,砚滴被带走,国家文物局特别派人前来老李家颁发证书,并且发放了几十元钱作为奖励,以此来表扬老李一家,也是为了激励众人。
现在的砚滴被珍藏在浙江省的省博物馆,享有镇馆之宝的美誉,许多人为它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它的真颜与美丽、精致的外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