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钱,我有!”1954年,一富家小姐看上了一个穷小子,父母极力反对,但她仍然拿出私房钱,对穷小子说现在就马上结婚。
民国时的名媛,是一群衣食无忧、追逐时尚的大小姐。她们出身名门,从小在蜜罐里泡大;她们在灯红酒绿中,每天挥金如土,喝着名贵的咖啡,穿着时尚的衣服;她们整天不是泡在舞场,就是出现在交际场,身后还有一大帮有钱的公子哥追求。
这是在影视剧或小说中看到的情景,甚至成了人们对民国名媛的一种深刻印象。这或许就是当时的一种潮流,但潮流之中,总还有逆潮流者。虽然是少数,但就是她们,才更加引人关注,成了人们眼中的另类。她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
在20世纪40年代,席氏家族是出了名的大户人家,席德懋是中国银行的总经理,在银行界可谓首屈一指。他有个弟弟叫席德炳,这个弟弟虽然不如哥哥的名气大,但在金融界也占有一席之地。席氏家族与当时四大家族中的宋家和蒋家还有着很深的渊源。
其实,细数起来,还有一些高门大户,在各个领域名噪一时,积聚了大量财富,其中就有一张氏家族。只是后来由于战乱,辗转到了美国后却因当时时局变化和股票投资失败,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跌到了谷底,成了贫困户。
这两个家族,一个蒸蒸日上,一个日趋没落。但就是这两家,后来却成了儿女亲家。要说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要说到席家的大小姐席与时了,因为就是她,看上了张家的穷小子张南琛。
这在当时的名媛圈里,可谓特大新闻!
民国时期的名媛都是锦衣玉食之辈,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尚且难攀,更不用说一个穷小子了。当然,这穷小子也不是自己想要高攀千金小姐,而是千金小姐看到那穷小子之后,居然动了芳心。
能让一个千金小姐看上,张南琛也是有过人之处的。当时,两人都在美国,席与时被父母送到美国读书,而张南琛因为家境破落,不得不终止了学业,准备打工赚钱。张南琛虽然一贫如洗,却有着良好的品行,正是这一点,让席与时动了心。
家人一开始还很反对这桩婚事,毕竟家族的姻亲中几乎都是名门大族。但看到席与时非常执着,而且他们也意识到时代已经改变了,“门当户对”的旧观念也该改一改了,于是也就由着她的意愿,同意她俩的婚事。
但婚事需要钱,可张南琛真是一贫如洗,他什么也拿不出来。但席与时却毫不在意,她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甚至还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与张南琛结了婚。
席与时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举动,这也是她与生俱来的品性。
席与时从小就个性非常强,她不像其他富贵人家的小姐那样娇生惯养、鄙视穷苦人。她虽然出生在大户人家,可却对穷人抱有同情心。
平时,她喜欢吃苏式甜点,就时常亲自出门购买。有一次,她刚买完甜点,正往回家的路上走。突然,不知从哪里窜出一群小孩,从他们的衣着可以看出,这是一群小乞丐。只见他们一窝蜂地上来,三下五除二就把席与时手里的点心一抢而空,然后立马跑开了。
遇到这种情况,谁不气恼?更何况是一个千金小姐。可是,当席与时看到这群孩子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看就是很长时间也没吃上一顿饱饭了。虽然遭遇被抢,但她心里却生出了一股同情心。
此外,还在儿时,她在街上看到乞讨的盲童,就有一个想法,将来要做盲童老师。这个愿望,她也说到做到了,来到美国后,她在纽约的一所盲童学校当了老师。
婚后,席与时也一改大户人家大小姐的做派,像普通人家的妇女一样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为了度过艰难时期,她也会设法赚钱,比如去做翻译,赚钱补贴家用。
席与时相信张南琛是一支“潜力股”,只要两人携手同心,不仅日子会越来越好,而且两人一定能够像祖辈一样,过上富裕的生活。
尽管开始的生活挺艰难,但席与时没有看错张南琛,他是个勤奋努力的人才。很快,他就在金融界开拓出了局面。每当有人问他的成功秘诀时,他都会表示,是妻子的支持与帮助。
席与时与张南琛一直互敬互爱,在困难时期相互支撑,共渡难关,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都非常有出息,长大后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做出了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