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生茶陈化的物质密码有哪些? 普洱生茶陈化过程中,其内含物质会发生一系列复杂且动态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普洱生茶陈化的“物质密码”,具体如下: 一、滋味物质的变化 1. 茶多酚 • 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在陈化过程中氧化聚合,先产生茶黄素,继续氧化转为茶红素,再转化为茶褐素。儿茶素适量氧化可减轻茶叶青涩味,增加醇感;过度氧化则会使滋味淡薄,汤色浑暗。 2. 咖啡碱 • 咖啡碱主要形成茶汤中的苦味,含量一般在2% - 4%左右,细嫩叶比粗老叶含量高,夏茶比春茶含量高。在生茶的自然陈化过程中,咖啡碱呈递减趋势,茶汤的苦涩味降低,收敛性下降,刺激感减弱。 3. 氨基酸 • 氨基酸是茶汤滋味甜鲜的来源物质。在陈化过程中,氨基酸呈高低起伏的变化状态:一方面,茶叶中蛋白质水解使游离氨基酸积累;另一方面,游离氨基酸不断氧化、降解和转化。随着茶叶内部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茶叶滋味受到影响,有些游离氨基酸与茶叶香气有关,有些与茶汤甜度有关,所以后期转化的茶汤会有内香且更为醇和。 4. 脂肪酸 • 贮藏过程中脂肪酸的氧化过程会影响茶叶后期香气和茶汤滋味。脂肪酸适当的氧化可以增加茶叶香气,增进茶汤口感;过度氧化则会造成茶叶出现不好甚至刺鼻的香气。茶叶中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受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照的影响,过高水分、高温、暴晒都会加速脂肪酸的变化。 5. 糖类物质 • 茶叶内含糖类包含寡糖和多糖(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果胶等),在后期转化为呼吸作用提供能量,水解后参与构成茶汤滋味物质,且增加茶汤的粘稠度、条索的紧结度和外观的油润度。 二、香气物质的变化 1. 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 普洱茶的香气类型主要由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组成,其含量和茶树品种的关系密切,云南大叶种含量最高。它在茶树体内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葡葡萄苷酶水解而呈游离态。未发酵的普洱茶其内含的芳樟醇呈兰花香气,是普洱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 2. 香气变化规律 • 以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为例,发酵度在20% - 30%,普洱茶的香气多以樟香、荷香、兰香等为主;发酵度在40% - 50%,其香气偏重于栗香或木香等;当发酵度处在60% - 70%时,则会体现较明显的枣香或浓郁的果糖香;在发酵度达到80% - 90%时,会出现淡淡的中药香,香气快速减弱;当发酵度达到100%时,只剩下淡薄的焦糖香。 三、色素物质的变化 1. 叶绿素 • 茶叶叶绿素是构成茶叶外观、汤色和叶底色泽的主要色素成分,其很不稳定。在贮藏条件下,经过脱镁、脱植基而生成脱镁和脱植基叶绿素,产物经过氧化讲解(光和温度引起的氧化裂解),生成一系列小分子水溶性无色物质,使得茶叶干茶颜色转褐色,影响茶汤色泽。 2. 其他色素 • 茶叶中的色素还包含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类、花黄素类等物质,在陈化过程中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共同影响茶叶的外观、汤色和叶底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