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走的中规中矩,不管是下降趋势的调整,还是上升趋势的调整,都有着极强的周期规律性。 24年2月出现反弹高点后,走的是被压制的下降趋势,7月9日见底调整完毕,总的调整时长是89天,而大盘是震荡缓慢向上攀升,直到到5月的高点才向下调整,滞后49天才见到阶段低点。 从7月9日低点到11月8日高点,是一个渐进式震荡向上、然后快速上攻,总的周期是82天。从11月8日高点,经过5浪3波下跌,而每波下跌量柱都是依次缩短,量能也是持续递减,砸盘都有放量,也都有承接,典型的打压吸筹特征,到4月9日低点为止,已经调整100时长。 89,82和100天,其实基本是在一个出入不大的对称时空转换周期范围,而这次调整时间和性质,基本和去年也大致相同,大盘3.19日还一度突破去年12月27日的高点,而券商继续采用原来的老一套,就是单边压制,4月7日见底之后,大盘基本快回补收复缺口,但券商仍在下跌大阴线之下徘徊。 券商是牛市不可缺少的配置,但不可拿短期的波动来看待长期的向好,在调整当中,是非常弱势的表现,一旦向上发动进攻,力量就势不可挡,会连续猛烈的拉涨,这个规律也从来都没变过。 最近一次就发生在去年9月,由券商带领指数,完成向上的逆转突破,爆发起来也是相当惊人,是当初上涨强度最大、涨幅最多的板块之一。 现在券商调整已经基本完毕,4月9日完全可以对比去年7月9日,后面就是等待的过程,磨底盘整反复,然后从缓涨到拉升,这个过程是极需要耐心的,见底之后到开始拉涨,大致范围23—55天范围之内。 根本就无需担心不涨,十年来的估值低位,一季报超预期,常态化的万亿成交量,股东人数大幅减少,伞🌂户在打压按压过程中,大多都不抱有希望,清空券商的不少,餐位持续性下降,激进的短线,很难受制于券商的压制,大多没耐心守候的,也早已把筹码交换到了中长持有者的手里。还有继续推动重组整合预期,延长交易时间的举措,降准降息,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利好,再加上股息率并不比银行低多少,这些足够支撑券商的上涨逻辑,就摆在这里。 不要在乎短期,估值重塑,价值回归,科技革命,人造牛市,加上宽松的货币,就是这轮牛市的基因,有牛市,一定不会少于券商的加入,券商也一定会成为大盘的引擎发动机,弱转强就在一念之间。 不要怕它弱,因为每次极弱的时候,就是大多数人情绪最差、忍受不了的时刻,渣男抱怨骂声一片,要用反向逻辑去理解市场情绪,狂热一定不是好事,悲观低迷,才是坚定持有和布局良机,这些都是娘胎带来不可更改的规律,一代一代会延续下去。 在25年启程的🐃市当中,券商终将会回到原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