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0年,28岁就退休在家的清朝摄政王载沣,晚年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曾经

1950年,28岁就退休在家的清朝摄政王载沣,晚年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曾经代表着皇族荣耀的醇亲王府。儿子为此难以理解,大声的质问他“为什么?”然而他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就让儿子闭了嘴。 载沣,1883年2月12日生于北京醇亲王府南府,是道光帝第七子奕譞的第五子。曾经的他,站在权力的巅峰,25岁就成为了大清王朝的摄政王,执掌朝政。

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过数年,清朝覆灭,曾经的荣光如同泡影般破碎。到了1950年,载沣早已不是那个呼风唤雨的摄政王,只是一个年近古稀、家道中落的老人。 面对儿子的质问,载沣正坐在藤椅上晒太阳,冬日的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他慢悠悠地端起粗瓷茶杯,抿了一口浓茶,看着儿子涨红的脸,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王府再大,也养不活一大家子人。”儿子还想争辩,说那是祖宗留下的基业,不能轻易卖掉。载沣却摆了摆手,目光望向远处,像是陷入了回忆。 “你还记得小时候,王府里那些下人吗?”载沣缓缓开口,“现在他们都自谋生路了。咱们家没了俸禄,坐吃山空,靠什么维持生计?”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几分沧桑,“时代变了,大清亡了这么多年,咱们也该放下那些虚架子。留着这王府,每年修缮就要花不少钱,倒不如换些实在的粮食,能让一家人吃饱饭。” 儿子这才注意到,父亲身上的棉袍已经洗得发白,补丁摞着补丁。曾经奢华的王府,如今也显得破败不堪,廊柱上的漆皮大片剥落,院子里杂草丛生。这些年,家里的积蓄早就见底,连佣人都请不起,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变卖家产维持。 “皇粮国税都没了,还守着这空壳子有什么用?”载沣叹了口气,“新社会讲究自力更生,咱们也得学着适应。”他的话虽然平淡,却字字戳中现实。在时代的巨变面前,曾经的皇族也不得不放下身段,为了生存而奔波。 卖掉王府后,载沣带着家人搬到了一处普通的小院。没了王府的束缚,他反倒觉得自在。每天清晨,他会像普通老人一样去菜市场买菜,和小贩讨价还价;闲暇时,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读报。

曾经高高在上的摄政王,最终融入了平凡的市井生活。而他卖王府时说的那番话,不仅道出了一个家族的无奈,更折射出时代更迭下,旧贵族不得不面对的命运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