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3年,交换俘虏仪式,一位骨瘦如柴的男子颤颤巍巍向我方走来,他是志愿军60军

1953年,交换俘虏仪式,一位骨瘦如柴的男子颤颤巍巍向我方走来,他是志愿军60军180师政委吴成德,可回国后他被开除党籍,撤销军职!当人们看到他的遗物时,不禁大吃一惊! 吴成德,1912年10月出生在山西新绛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家庭。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连饭都吃不上,可他们硬是咬牙供他读书。吴成德从小就聪明,成绩好,乡里人都夸他有出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鬼子占了东北,国土沦丧的消息传到村里,吴成德坐不住了,年轻气盛的他决心为国出力。1937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一头扎进革命的洪流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几年,吴成德不是白混的。他从一个普通战士干起,凭着胆子大、脑子活,慢慢爬到了指挥员的位置。打仗时他不怕死,指挥有方,立了不少功。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180师当政治部主任。这可是个大角色,负责部队的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地位不低。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他又跟着志愿军上了前线,继续扛起重担。 1951年4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开打。志愿军一开始势头不错,可后来补给线拉得太长,撑不住了,只能撤退。第180师接到命令,掩护主力部队后撤。这任务听着就头皮发麻,前有美军堵截,后有追兵,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5月下旬,师部决定撤到汉江以北,可美军早有准备,从正面和侧面包抄过来,直接把退路掐断了。 吴成德当时忙着处理后勤补给,等他忙完赶回去,主力部队已经撤了,留下来的只有些伤病员和新兵,乱成一团。他没慌,当机立断决定带队突围。晚上,他把人分成小组,钻进山林里躲避敌军搜索。一路上小规模战斗不断,他亲自指挥反击,好几次硬是把敌人打退了。就这样,他们跟美军玩起了游击战,这一拖就是一年多。 到了1952年,吴成德运气没那么好了。在一次埋伏中,他被美军抓了俘虏,直接送到了釜山战犯监狱。在监狱里,美军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怀疑他身份不简单。吴成德咬紧牙关,说自己就是个普通厨师,想蒙混过去。可惜纸包不住火,美军通过审讯其他战俘挖出了他的真实身份——志愿军高级政委。这下美军可来劲了,又是利诱又是严刑拷打,想让他吐点机密出来。 吴成德硬气得很,愣是没松口。酷刑再狠,他也没背叛国家,宁可死也不当叛徒。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了,他熬到了被释放的那天。交换俘虏仪式上,他拖着瘦得不成人形的身体,颤颤巍巍走回我方阵地。那一刻,谁能想到,这位战场上的硬汉,接下来面对的却是更大的考验? 按理说,吴成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被俘后又没叛变,回国怎么也得算个英雄吧?可现实没那么简单。他一回来就被送到了归管所,接受审查。这事儿在当时不算稀奇,抗美援朝回来的人不少都要过这一关,怕有人在敌方那边“变节”。可吴成德的审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1954年6月,他被开除党籍,军职也被撤销,直接发配到辽宁盘锦大洼农场当了个副场长。 这处分听着就让人窝火。一个立过大功、被俘后没屈服的人,怎么就落得这下场?有人说是因为第180师在第五次战役损失惨重,高层要找人背锅,吴成德撞枪口上了。也有人猜,他在监狱里被美军“特殊对待”过,组织上怀疑他立场有问题。可具体原因,档案里没细说,外人也只能瞎猜。总之,他从英雄变成了“问题人物”,这反差让人唏嘘。 到了农场,吴成德没喊冤,也没闹情绪,就老老实实干活。他虽然职位没了,但那股子骨气还在,干活认真,还经常帮别人。农场条件差,活儿累,可他从没抱怨过。周围人看他这样,也慢慢对他改了观,觉得这人确实不简单。 就这样,他在农场待了好多年。直到政策松动,他的案子才有了转机。1982年3月,经过重审,他终于恢复了党籍,还按军级干部待遇安置。这时候,他已经70岁了,头发白了,身体也不行了。可他没闲着,晚年经常跑学校讲抗战故事,还把自己不多的钱捐出去帮人。 1996年3月6日,吴成德因病去世,享年84岁。家人收拾他的遗物时,翻出了一堆东西:一叠捐款收据和一堆感谢信。这些收据少则几块,多则几十块,都是他晚年攒下来捐给贫困学生的。感谢信里写满了对他帮助的感激,有的是学生写的,有的是乡亲们写的。这下大家才明白,这个沉默寡言的老人,背后藏着多大的心。 这些遗物一曝光,周围人都震惊了。谁能想到,一个被开除党籍、发配农场的老头,竟然默默做了这么多好事?他的钱不多,可硬是省下来帮别人,这份赤诚让人动容。原来,他被打压那么多年,心底的那团火从来没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