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浙江女子花76元,买了一斤熟牛肉,到家一称,发现只有356克,女子不吵不闹,像没

浙江女子花76元,买了一斤熟牛肉,到家一称,发现只有356克,女子不吵不闹,像没事人一样,又去该店,买了一斤牛肉...... 这事儿要是搁你身上,你能忍吗?反正我是忍不了!一斤牛肉整整少了144克,相当于花76块钱买了个空气罐头。老板娘要是搁古代开黑店,武松路过都得给她掀了桌子! 江女士这操作比谍战片还刺激。第一次买牛肉发现缺斤少两,正常人早就拍案而起了,可她愣是憋着气当“回头客”,二刷黑店就为录证据。商家估计还美滋滋以为碰上冤大头,哪知道电子秤上的数字早被手机摄像头盯死了。 缺斤少两能玩出“高科技”,真让人开眼。商家用的可不是普通秤,而是装了遥控器的“鬼秤”,按个按钮就能让牛肉“自动瘦身”。更离谱的是后厨还有密码作弊秤,输个数字就能虚增30%重量。这哪是卖牛肉,分明是搞“重量魔术秀”,消费者全成了被耍的观众。 老板娘那句“水分蒸发”的狡辩,堪称年度冷笑话。按她这逻辑,买条活鱼回家晒成鱼干,是不是还得倒贴钱?市场监管局掀了老底:铅封被破坏、秤动手脚、泡水增重,三招齐下坑顾客。76元一斤的熟牛肉,36%都是“科技税”,吃得人肉疼。 罚款一万块听着解气,可网友都说罚轻了。毕竟这黑心秤坑过多少人?假设每天卖50斤,一个月能吞掉消费者上万块。违法成本低得像买菜送葱,难怪有人敢铤而走险。倒是江女士拿回500元赔偿,折算下来每克牛肉补偿3.5元,比黄金单价还贵,黑色幽默拉满。 这事儿扯出个扎心现实:菜市场都快成“谍战训练营”了。大妈们买菜得带便携秤,年轻人得背二次元痛包藏摄像头,买块牛肉还得掌握密码破译技术。说好的诚信经营,硬是逼消费者修成“反欺诈专家”。那些没带秤的老年人,怕不是天天被当韭菜割? 更可气的是维权成了“技术活”。多少人发现缺斤少两嫌麻烦自认倒霉?江女士要是没录像,市场监管局来了商家也能装无辜。难怪网友调侃:“下次买肉得带数学家,现场计算蒸发速率”。当消费者要动用科研精神买菜,菜篮子工程是不是该开计量学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