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16年,一名正值青春年华的19岁女孩躺在手术台上接受心脏手术,当手术正按部就

2016年,一名正值青春年华的19岁女孩躺在手术台上接受心脏手术,当手术正按部就班推进时,主刀医生突然双手颤抖着离开了手术台——这匪夷所思的一幕背后,究竟藏着怎样惊人的隐情? 【消息源自:2016年8月1日《看看新闻》专题报道《人间世坚持的意义:“选择做医生就需要敬畏生命”》,结合医疗行业公开数据及社交媒体舆论分析】 手术室的电子钟跳到下午四点十七分时,葛均波的白大褂后背已经洇出一片汗渍。他刚结束一台六小时的心脏搭桥手术,护士递来的葡萄糖水还没喝完,走廊里就传来推床滚轮急促的声响。"葛教授,19岁那个女孩等不了了!"麻醉师老陈扒着门框喊,口罩上方露出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李娜被推进来时,监护仪上的心电图像暴风雨里的风筝线。她母亲一把攥住葛均波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他皮肤:"您救救我闺女,她才刚考上大学啊!"这双手让葛均波想起自己女儿——同样纤细的手腕上还戴着住院手环,上周骨折手术他都没能去陪护。 "准备体外循环。"葛均波用消毒液搓着手,冰凉液体顺着手腕流进袖口。显微镜下,李娜的冠状动脉像被踩扁的吸管,最窄处只剩0.3毫米空隙。手术台边的器械护士小张听见他低声嘀咕:"比CT显示的还要糟。"无影灯照得手术器械泛着冷光,持针器夹着比头发丝还细的缝合线在血管壁上跳舞。 凌晨一点零六分,意外来了。葛均波右手突然痉挛,导丝在血管里危险地颤了一下。"停!"他猛地后仰,差点撞到身后的显示屏。麻醉师老陈立刻接手维持循环,看着葛均波把颤抖的手插进冰桶。"您歇会儿?""不用。"三分钟后,他甩着水珠回到术野,手套上的冰碴子簌簌往下掉。 最危险的时刻在凌晨三点二十二分到来。当葛均波终于把支架送到预定位置时,监护仪突然尖叫起来。"室颤!"巡回护士抄起除颤仪的瞬间,葛均波已经完成两个胸外按压。除颤电极在李娜胸口留下两道红痕,第三次放电后,心电图终于恢复成规律的波浪线。 天蒙蒙亮时,葛均波瘫在更衣室长椅上啃冷包子。手机屏幕亮起,是李娜妈妈发来的照片:女孩在ICU里比着剪刀手,床头摆着个皱巴巴的作业本,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谢谢葛叔叔"。走廊电视里正播早间新闻:"上海某三甲医院又发生伤医事件..."他伸手关掉电源,听见隔壁手术室传来新一波推床滚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