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现在来看,中美必须分出一个胜负输赢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事实上,在对华问题上,美国早就对我们摊牌了。奥巴马时代,美国宣布重返印太战略,美国这就是对我们摊牌的起手式,而在特朗普1.0时代,拜登政府,美国都把遏制中国当成是美国政府最重要的目标。 2009 年奥巴马高调宣布 “重返亚太” 时,很多人还在讨论这是不是美国版的 “围魏救赵”。毕竟那时候美国刚打完两场战争,兜里没钱,只能靠嘴上功夫刷存在感。 但人家战略布局可是实打实的:从军事上的 “亚太再平衡” 到经济上的 TPP,明摆着要在亚洲划出一个 “非中国区”。那时候我们的反应还比较克制,一边搞 “一带一路” 对冲,一边在 WTO 跟美国打官司,总想着用规则把美国拉回谈判桌。 到了特朗普 1.0 时代,画风突然变了。这位地产商人出身的总统直接抄起关税大棒,2018 年对 34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 25% 关税,理由居然是 “美国吃亏了”。 可实际上呢?美国在服务贸易上对中国顺差年年增长,波音飞机、好莱坞电影赚得盆满钵满。但特朗普不管这些,他要的是选票 —— 红脖子们要工作,华尔街要利润,那就拿中国开刀。 这时候我们的反制还留有余地,对大豆、汽车加税,既打击美国农业州,又给谈判留空间。 真正让局势失控的是拜登政府。这位 “建制派” 总统表面上要修复盟友关系,实则在科技领域下死手:芯片禁令、实体清单、投资限制,恨不得把中国高科技产业锁死在 28 纳米时代。 最绝的是 2024 年底的 “传统芯片 301 调查”,连成熟制程都要赶尽杀绝。这时候我们才明白,美国要的不是贸易平衡,而是彻底遏制中国产业升级。 于是反制手段也升级了:从《反外国制裁法》到稀土出口管制,从对等关税到 WTO 诉讼,真正做到了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现在这场贸易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特朗普 2.0 的 “对等关税” 把全球供应链搅得鸡飞狗跳,美国通胀率飙升,中国对美出口却逆势增长 —— 因为我们的产品性价比实在太高。 更讽刺的是,美国企业反而成了最大受害者: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占全球一半,苹果供应链 60% 在中国,加征关税等于自己给自己脖子上套绞索。 而中国这边,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突破 65%,半导体自给率从 30% 升到 50%,硬生生把贸易战打成了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不过话说回来,这场战争真的有赢家吗?美国国债规模突破 40 万亿美元,每年利息支出比军费还高,却还要靠发债维持关税战,这不是饮鸩止渴吗? 中国虽然扛住了压力,但芯片、高端设备仍有短板,科技突围需要时间。更关键的是,全球产业链正在加速分裂,这种 “脱钩” 对谁都没好处。 最近特朗普突然松口要降关税,背后是美国民众的抗议和企业的哀嚎,而中国驻美大使谢锋那句 “滥施关税注定损人害己”,倒像是给这场闹剧写下的注脚。 如果贸易战长期化,中美到底谁能耗得起?有人说中国有 14 亿人口的大市场,有人说美国掌握着科技霸权。但别忘了,当年美苏冷战拖垮了苏联,却也让美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却始终如一。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不在关税清单里,而在两国能否找到新的共存之道 —— 毕竟,把对方逼到墙角,自己也会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