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吹了一晚妖风,最近很多事情都跟“风”杠上了,都还没有到天开云散的时候。
小米SU7 Ultra被质疑大鼻孔没法从前端导入“风”来为系统散热,仅仅起个装饰作用。小米SU7上市以来,一向擅长的营销浮夸风又露了个马脚。
阿维塔被曝风阻系数与实际不符,毕竟风阻系数每少0.01,在120公里每小时行驶时,续航就会增加10公里,这对于电动车非常重要。一向以造型拉风作为卖点的阿维塔这次显然也被风难为了一把。
一个不好的消息,可能也跟风有关,大自然的东西不太好说。这个事情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了2015年6月1日的“东方之星”,两起事故非常类似。
除了大自然的风,在中医理论上还有一股“风”
,那就是风邪,位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首,具有来去迅速、游走不定、变化无常的特点,正与“风”的特性相吻合,所以在中医上有一个著名的病叫“痛风”。痛风常突发,数小时内关节剧痛、红肿,仿佛“风吹而至”,符合“风性善行数变”的描述。所以这就是为啥叫痛风,不叫痛脚,不叫痛手,不叫痛身体。
有江湖游医吹牛说,对病人发功时,脚底或关节处可以排出“风”,“风”大时可以吹灭蜡烛,从前面的解释来看,这显然是扯淡的,体内的“风邪”显然不是大自然的风,它更像一种风湿。中医的解释是体内有寒气,导致气血瘀堵,被堵的那个地方就会痛,所以中医就会有放血疗法的说法。实际上痛风发作时,关节体感寒冷,在三伏天连吹电扇都感觉到冷。
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很多人说痛风的人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其实吃这些东西也只是个表象,它不会像“七步散”那样马上就会让你倒下去,它需要一个诱导性因素,那就是“冷”。我第一次有痛风感觉,是在大邑的花水湾,那个地方一年四季都偏冷,晚上睡觉的时候没有把脚踝盖住,而且空调的凉风还一直对着脚踝吹,第二天就体感不适。有时候累了,晚上回来想喝点冰的快乐水,不但没有带来快乐,带来的全是痛苦。下午疲倦的时候,别人请喝杯冰的美式,带来的不是失眠,也不是咖啡的苦,而是体感的痛苦。这些全都跟“冷”有感。所以小时候在农村,老年人教育我们走热了不要洗冷水,那会听不进去。但现在看运动员从场上下来,直接跳进冰桶里面,有助于缓解疲劳,也不知道究竟哪种道理才是正确的。
当然我也知道很多人反感中医,说中医是骗人的。在西医上对痛风说法为“有毒液”滴入关节,与中医的“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意思。西医说有结晶盐沉积引发炎症,实际也是类似关节瘀堵的说法。
痛风最痛苦的不是躺在那里休息,哪儿都不能去。而是当快恢复时,想下地走路时,已经完全忘记了正常走路的姿势,走起来特别怪异。
痛风病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适当的锻炼,也不能一直保持静止状态,也不能做大运动量的健身,只适合散步、爬山等小运动量活动,让自己有一个出汗的机会,也不至于在体内积聚大量乳酸带来新的疼痛。所以久坐也是痛风病人的敌人,有好几次痛风发作,是长时间卷缩在小汽车或高铁的小空间内,腿一直保持一个姿势,没法改变姿势,引起血脉不通畅,下车以后也会感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