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13:30-15:00,熵基科技在熵云脑机(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接受了TaikangAssetManagement(HongKong)CompanyLimited等27家机构的特定对象调研及现场参观。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郭艳波,计算机视觉研究院院长仲崇亮,熵云脑机总经理席燕,光电传感器技术组组长丁贺华以及创新业务组负责人高忠友。
核心赛道产品落地规划明确
熵云脑机(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脑机接口和车路云两大核心赛道。短期内,“车路云”相关产品将实现产品化部署,其从道路感知到云端数据处理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可快速赋能智慧交通场景。停车场设备搭载车路云技术,能提升车牌识别管理效率与通行体验,智慧停车运营和租赁业务也在加速布局。长期来看,“脑机”相关产品在医疗、教育和享老应用场景前景广阔,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增长引擎。
脑机行业难点与前景剖析
脑机行业难点在于信号识别精度与速度,因神经元数量庞大、功能及信息传输机制复杂且干扰因素多,侵入式需解决植入创伤问题,非侵入式也面临挑战。不过,2025-2029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5.22%的速度增长,2029年达76.3亿美元;中国市场预计2028年规模突破100亿元。人口老龄化带来刚需,在老年疾病早期筛查领域市场空间较大。
技术壁垒凸显竞争优势
在技术上,熵基科技突破非侵入式瓶颈,采用“脑电+眼电+肌电”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突破传统单模态设备精度瓶颈,并通过柔性传感器及BioCVTinyML边缘计算优化技术为产品赋能。以AI驱动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分析,整合多种模态数据,运用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综合分析,为疾病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与Neuralink差异显著
熵基科技与马斯克旗下Neuralink的脑机接口研发方向在技术路径、应用场景、商业化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技术路径上,Neuralink为侵入式,熵基科技为非侵入式;应用场景方面,Neuralink主要是医疗,熵基科技侧重教育与养老领域预防性干预;商业化策略上,Neuralink成本高,熵基科技产品定位普惠型市场,具有先发优势,同时也联合推进侵入式基础技术积累。
发展历程回顾与业务增长分析
熵基科技发展历经四个阶段,从1998-2006年以指纹技术起家,参与国家二代身份证项目;2007-2012年布局海外市场,成为全球领先多模态生物识别设备制造商;2012-2018年发展为全方案平台;2019年至今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向智能空间进化服务商迈进。公司近几年业务平稳,国内受宏观环境影响,海外业务持续增长。为维持毛利率,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未来将借助AI技术拓展市场。
关税影响有限
为应对关税影响,熵基科技2019年建设泰国工厂建立海外供应链。当前美国业务中,软件托管收入不受关税影响,硬件产品从泰国进口,影响较小。公司还加紧推进美国工厂建设募投项目,拓展其他国家业务,整体而言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影响较小。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