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6只“越狱”小猪自己回家了!杭州海洋科学家读后笑到“喷饭”,写下一篇精彩古文

5月3日,快报报道了富阳老董新买的10头小猪三次分批“越狱”的新闻,老董还请大家帮忙找小猪。今天,老董告诉记者,出逃的6只小猪这两天自己回家了。“2只是白天回来的,4只是晚上回来的。”

此前报道

老董买的十头小猪第二天就跑出去四头,于是赶紧出去找,在家门外不远处看到后把它们赶了回来,赶回来才发现猪圈里空空的,原来的6头又不见了。第二天,老董找来亲戚朋友帮忙,一起上山寻找,他们在山上找到了这6头猪,想把它们赶回来,没想到全都四散而逃了,追都追不上……无奈下,老董只好再次回到家中,却遇上了更崩溃的事:原来的4头猪又不见了。老董通过在猪圈旁撒玉米的方式,引得4头小猪回到了猪圈。

10头小猪3次集体“越狱”,6头在野外已经10天,富阳老董请大家帮忙找找线索

快报报道刊发后,有一快报老友看过报道“阅之喷饭”,当即作了一篇古文《猪祟》以记之(祟:本意指鬼神制造的灾祸,此处意译为“精怪”),内容如下:

《猪祟》

富阳董翁,市豚十头,圈于宅后,栏高四尺。越宿,晨起饲之,则亡其四,仅余六豕。翁大骇,踉跄出寻,奔走阡陌,竟于邻村得之,驱还,欣然归家,而圈中六豕复杳然无踪矣!急呼邻里助寻,遍索田野,竟无踪迹。及暮返家,则前所亡之四豕,又失矣!

翁益惶惑,乃撒谷为饵,布于圈侧。夜半,闻窸窣声,窥之,则四豕蹑足归,争食谷粒。翁急阖栏,喜而复忧——余六豕已遁入深山矣。虽遣警犬、无人机搜觅,然林深嶂叠,唯见残笋零落,若为豚啮。

**异史氏曰**:“董翁失豕,如塞翁失马,然塞翁之马引胡骏而归,董翁之豕却遁山成野。世间得失,岂能尽如人意?然豕性本愚,竟能屡脱樊笼,或山中有祟诱之耶?抑或豕亦慕逍遥,不甘就刀俎?人之谋利,物之谋生,相逐相戏,殊可笑也!”

这位快报老友40多岁,奋战在海洋科学考察一线已有20年,是一位热血的海洋科学家。这位快报老友身为研究海洋地理的理科生,一挥而就《猪祟》,把塞翁失马与董翁失豕作对比。

他评道:“董老汉丢了猪,就像外翁失马的故事一样。不过塞翁丢失的老马最终带回胡地骏马,而董老汉的猪却逃进深山成了野物。人世间的得失,哪能事事都如人愿呢?然而猪本性愚笨,竟能屡次逃脱牢笼,难道是山中有精怪引诱它?还是说这猪也向往自由,不甘心成为案板上的鱼肉……”

其中的缘由想必一千个快报读者会有一千种想法,家猪为何出逃?又为何能自己找得到家?读者可评论留言聊聊看法。

富阳一位退休的小学教师王老师读完这篇古文后,也补充了一段结尾发给了记者。

不料时隔十天,董翁又晨起饲之,惊喜发现,逃亡的六头猪,欣然归家。兴奋之余,加固加高护栏,防止再逃矣!猪能翻山越岭回家,实乃奇迹也!

出逃的家猪竟能找到自己的家?

老董买的小猪被圈在猪棚仅有两日,按理说对“家中”环境尚不熟悉,但“越狱”到深山10多天后,6头小猪竟能自己找回猪圈。

记者在网上咨询了一位畜牧师,她说,猪一般跑出去后,有可能会自己回来,特别是如果它们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但这也取决于猪的品种、性格以及外部环境的安全性。有些猪可能会因为受到惊吓或寻找食物而跑远,这种情况下回来的可能性会降低。为了确保猪的安全,最好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加固围栏或设置明显的标识。

但也有比较聪明的猪,如小香猪。有网友说,小香猪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其智商甚至可能比狗还高,因此它们有能力找到回家的路。并且小香猪的嗅觉非常灵敏,可以记住熟悉的气味。它们在家周围活动时,会记住方圆几里内的味道,从而通过这些气味找到回家的路。

而富阳老董买的这十头小猪具体是什么品种,他也一下说不上来,总之十头小猪全部找到,老董很高兴,也加高了猪圈围栏,做好了防护。

希望它们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