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2年,上甘岭战役结束不久,部队为小战士胡修道请功,一人歼敌280人,上级直

1952年,上甘岭战役结束不久,部队为小战士胡修道请功,一人歼敌280人,上级直接驳回:不可能,请重新审查!而最终结果只有四个字:情况属实!

1952年11月的一个晨曦中,上甘岭的战场上硝烟弥漫。胡修道,这位来自四川的小战士,躺在冰冷的战壕里,眼前是浓重的炮烟和散落的土块。他的手紧紧握住一枚手雷,指尖因紧张而泛白。在这片只有3.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他和战友们面对的是美军的狂轰滥炸。

那个早晨,美军的炮火如雨下,四周的山头被炮弹炸去了两米多,硝烟和爆炸声成为了这片土地上唯一的声音。胡修道的心跳如鼓,他知道,这场战役将是一场苦战。

美军的进攻如洪水猛兽般猛烈。他们调集了6万士兵、300多门火炮、170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架次,投下的炸弹和炮弹数以百万计。对面是装备精良、数量庞大的敌人,胡修道和他的战友们却只能依靠简陋的武器和坚定的信念来对抗。

随着班长一声令下,胡修道抛出了手中的手雷和爆破筒。炸裂的声响在耳边爆炸,泥土和烟尘弥漫在空气中。他的动作机械而迅速,完全是出于训练时形成的本能。每一次投掷,都是对敌人的有力回击。

战斗持续了数小时,每一分钟都充满了死亡的威胁。胡修道的眼前一次又一次出现敌人的身影,他毫不犹豫地抛出手雷,然后又迅速躲回战壕中。这样反复进行,直到班长紧紧抓住他的手腕,示意他暂停,敌人的第一波进攻终于被击退了。

战斗间隙,胡修道躺在战壕中,他的身边是一群疲惫不堪的战友。尽管他们都极度疲劳,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四周的景象凄惨无比,烟雾中夹杂着土壤和硝烟的气味,土地上散落着弹壳和炮弹的碎片。

在这片被战火摧毁的土地上,胡修道和战友们的身影显得尤为坚毅。他们的制服已被汗水和尘土浸湿,面孔上沾满了灰尘和血迹。他们的双手紧握着武器,时刻准备着下一波的战斗。

此时,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走到了胡修道身边,他拿出水壶,深深地喝了几口水后,又递给了胡修道。胡修道接过水壶,大口地喝着水,水珠沿着他的下巴滑落。老兵在一旁静静地坐着,他的目光落在了远处烟尘弥漫的战场上。

就在这时,班长走了过来,他的步伐坚定,目光如炬。他低声与几名战士交谈,分析着敌人的可能动向和战术。每个战士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知道,这些信息对于接下来的战斗至关重要。

班长的话音刚落,远处又传来了炮火的轰鸣声。敌人的第二波攻势即将来临。胡修道和战友们迅速整理好装备,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坚定和决心。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守护这片土地,不让敌人越雷池一步。

随着炮火的接近,胡修道再次举起了手中的武器。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前方,随时准备着与敌人的正面交锋。他身边的战友们也做好了准备,每个人的心中都默默地许下了誓言,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抵御敌人的侵袭。

紧张的气氛在战壕中弥漫,每个人都在等待着命令的下达。就在这时,班长的声音再次响起:“准备战斗!”胡修道和战友们立刻进入了战斗状态,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随着敌人的炮火越来越近,胡修道深吸了一口气。他的眼神坚定,身体紧绷,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他知道,这将是一场充满艰险的对决,但他的内心毫无畏惧。因为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对家国的忠诚和责任。

就在这关键时刻,周围突然响起了喊杀声,援兵到了。胡修道和战友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们知道,有了援兵的到来,他们将更有信心和力量去抵抗敌人的进攻。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胡修道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在两个阵地上,一共打退了敌军的40余次进攻,歼灭敌人280余人。他和他的战友们成功守住了3号、10号阵地,创造了一场战争的奇迹。这一成就不仅令他的同袍们震惊,也让所有了解这一战绩的人深深钦佩。

胡修道的这一传奇事迹,被文工团成员任红举在烟盒上记录下来。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上级指挥官们对于这位还不满20岁的年轻人取得的如此巨大功绩表示难以置信。经过审查确定后,他们对胡修道的勇敢和智慧赞叹不已。

因其卓越的战功,胡修道被授予特等功,获得了“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他的名字和事迹,成为了上甘岭战役的“活勋章”,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1988年,胡修道从军政岗位上退休,2002年,这位立下卓越功绩的军人因病去世。他的去世虽然让人悲痛,但他的精神永远不会消逝。他的勋章永不生锈,他的名字和英雄事迹将被世人铭记。正如人们所说,真正的死亡是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能够记得你。但对于像胡修道这样的英雄来说,他们的名字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